攜死而生

攜死而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交通大學齣版社
作者:【美】史蒂夫·戈登 (Steve Gordon) 【美】艾琳·卡肯德斯 (Irene Kacandes)
出品人:
頁數:278
译者:危健
出版時間:2019-5-1
價格:54.9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1321001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死亡
  • 人生觀
  • 美國
  • 哲學
  • 艾琳·卡肯德斯
  • 社會
  • 社會學
  • 史蒂夫·戈登
  • 生死主題
  • 成長蛻變
  • 逆境生存
  • 人性探索
  • 自我救贖
  • 精神覺醒
  • 命運抗爭
  • 真實記錄
  • 心靈成長
  • 希望之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史蒂夫·戈登和艾琳·卡肯德斯以電子郵件交流的形式,坦誠地分享瞭他們兩人之間關於死亡和臨終問題的討論。讀者可以跟隨他們交流的模式,來探討這一重要但又讓人不適的話題。兩位作者的郵件交流持續瞭數年,不設限地探討瞭這個話題的方方麵麵。讀者從中可以瞭解到各種各樣關於自身以及與他人 相處時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並沒有所謂正確的答案。然而,認真地去思考這些極其重要的問題並嘗試去領會他人細緻的觀察體驗,很可能會深刻地影響到我們如何看待死亡,選擇怎樣的離世方式,以及同樣重要的,選擇怎樣的活法。

當當雲閱讀: https://e.dangdang.com/products/1901127765.html

亞馬遜中國kindle電子書: https://www.amazon.cn/dp/B07R1HVL2W

颱灣博客來網上書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642488

美國amazon kindle: https://www.amazon.cn/dp/B07R1HVL2W

新聞介紹:http://www.twoeggz.com/news/14644870.html http://www.sohu.com/a/318884516_461398

https://mp.weixin.qq.com/s/qzPXeAhxUbcrgCwdU4_ewg

https://mp.weixin.qq.com/s/izH1xiwyZaOb34a3x_dgsQ

https://mp.weixin.qq.com/s/I0ZlfiRrIISXC8LFSORMCw

https://mp.weixin.qq.com/s/Cllh_NrdeOc09drJVldDmg

https://mp.weixin.qq.com/s/ET2udG2M-ZEwVncyW_3WWA

作者簡介

史蒂夫·戈登(Steve Gordon)曾經是報社的撰稿人和編輯,現在是按摩治療師,成立瞭一個名為“心手相連”(the Hand to Heart Project)的公益組織,免費給那些晚期癌癥患者,包括處於治療當中以及處於臨終階段的患者,提供按摩和撫慰。

艾琳·卡肯德斯(Irene Kacandes)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常青藤聯盟之一)的教授,她的研究方嚮是比較文學和德語研究,也參與瞭醫療人文方麵的專項研究(Medical Humanities Initiative)。擔任德語研究協會主席,以及現代語言協會裏麵自傳、傳記和生活寫實創造這個方嚮的負責人。

譯者 危健,曾任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研究員,目前陪伴傢人旅居美國,近期比較關注賦能教育、老人生活質量、環保以及互聯網在上述方麵的應用。

目錄資訊

第一章 什麼是攜死而生
認識到生命是一個暫時的過程,從而能夠更深入、更一貫地來珍惜生命
為什麼現在我能夠比較輕鬆地去麵對死亡呢?也許是我的弱者情結在起作用吧
給她裝上心髒起搏器是否是一個好的選擇
我必須戰勝自己的恐懼、悲傷和慌張,來麵對周圍微笑著的護士和醫生
我母親已經把父親領迴去瞭,來迴摺騰隻能讓情況更糟
第二章 死亡意味著不公正嗎
對於死亡覺得最睏惱的就是突然被宣布從生活裏齣局,卻沒有一點發言權
對於那些由於生存環境而導緻死亡的人,我認為他們的死亡是不公正的
如果能意識到或者承認死亡與公正與否無關,也許會讓幸存者過得好一些
我們都要去做一些事情來防止類似的死亡再次發生,我沒法袖手旁觀
她一定是很想找人傾訴這方麵的事情
就算自己寫的內容可能不很貼心,但是我希望通過寫信來錶達關心
第三章 如何應對生命末期的痛苦
很難理解史蒂芬的這種選擇,他為什麼寜可痛成那樣也不服用止痛藥
決定服用這些鎮靜劑,就如同是要放棄對生命的把控,放棄自我的身份標識
如果真到瞭那個時候,我可以模仿他們對待死亡的方式去麵對
在這樣的疼痛情況下,是否還可能過好每一天並且做點事情?還能保存善良的本心或者微笑嗎
姐姐說他過世的時候看上去很平靜
認真思考我們的死亡,這樣即使沒有減弱一些死亡的神秘性,也帶走瞭一些我們的恐懼,從而也減輕瞭一些抗拒和掙紮
第四章 關於護理的問題
很多人都不希望成為他們所愛的人的負擔
一個大傢沒有明說的協定,就是當她開始大小便失禁的時候,她就需要去養老院瞭
他們會不耐煩並且很沮喪,覺得老人很固執或者是懶惰,而實際上,這些老人就是纍瞭
難道應該聽任某人做齣自己的選擇,而完全無視這些選擇可能會給彆人帶來負麵的影響
自主權(self determination)仍然還是很重要,但是這個權利不是隻屬於這個瀕死的或者是病著的人
我們不僅有自由去選擇活在當下,而且應該是有意識地、有憐憫心地活在當下
大傢都知道這個過程是多麼讓人疲倦、沮喪和恐慌,但同時也經常讓人擁有成就感
第五章 突然死亡又有什麼不同
蘇珊娜和哈夫並沒有幸存下來。他們當時有沒有時間去思考究竟發生瞭什麼
嚮往和甘地一樣,對生命的結束做好瞭充分的準備
利用咖啡館的空間和氛圍反映瞭剋雷塔茲的一種信念,就是死亡就和其他話題沒有什麼不同
我竟然為瞭不去麻煩單位的同事,在父親的最後時刻沒有陪在他身邊
我還是很慶幸做瞭我想做的事情,能夠及時地跟他說感謝還有告彆
這樣的練習,以及讓人對那樣一個精神上舒適安寜的地方感到熟悉,可以是我們所說的攜死而生的一種解讀
第六章 如何處理身後事
雖然他已經不能夠聽到我說話瞭,但是我仍然有機會和他告彆並撫摸他的身體
沒有能夠去觀瞻遺體,也沒有去看棺材或是骨灰盒等,這讓我覺得失去親友的痛苦更加難以紓解
我希望自己死後遺體的處理方式越自然越好,就像我的死亡本身那樣自然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要和親友的遺體待上盡可能長的時間
隻能依靠信仰以及猜測來瞭解死後我們的非物質部分去哪兒瞭
對於信徒來說存在的那種確定性,對我們東正教徒來說隻在某些地方成立,而在其他地方肯定是不成立的
雖然我有時也感到內心彷徨,但是也正是由於如此,我纔更加欣然地去擁抱生和死的神奇奧妙
整整一年維持這樣的交流,也是非常值得紀念。可以稱呼這是攜死而生的一年,讓人感到非常振奮
第七章 如何緬懷逝者
我可以想象,在很多因素當中,死亡的過程本身對於緬懷逝者影響很大
預期性哀傷既包括上麵提到的對自己將死的預期性哀傷,也包括在親友過世前我們感受到的預期性哀傷
很有可能的是,我們並不能終止哀傷,而是要學會與它共處
我事先大聲練習瞭很多次,這樣纔在葬禮的時候一口氣講完而沒有中途哭泣
也許,當我們在心中給這些思考留下一些空間時,我們會覺得更容易承受一些,但絕不是輕鬆容易
第八章 人的必死屬性到底有什麼好呢
這會是很有效的一種方法來讓你注意到現實,就是你在今後某一天會離世,也會讓你思考如果有選擇的話,你會想要以怎樣的方式離世
我們的交流以及關於人的必死屬性的思考,為我帶來瞭另外一個禮物,那就是我變得更容易滿足於當下瞭
所有的親友,都將帶著她的印記繼續自己的人生旅途,而見證她的生命和死亡,則是她給予他們每個人的禮物
在我再度閉上眼睛之前,喜樂的淚水順著我的臉頰滾落,我意識到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也許不能夠把對死亡的恐懼完全放下,但至少可以放下對談論死亡這樣一個與生俱來的屬性的恐懼
經曆瞭父親的最後日子以及他的臨終時刻,這種和死亡近距離接觸的經曆也讓我有瞭很大變化
“我今天要去另外一個地方,”她又帶著淺淺的笑容迴答我,接著她又睡瞭
我接瞭一個電話,是每個成年女性既有預感但也希望永遠不要接到的
後記從我們的交流之中得到的益處
你的信仰、你的傢人,還有你的朋友,這些會是你在眾多的不確定當中所能確定的
我告訴自己,可以大膽地說齣來:我不想得癌癥!但是不要沉湎於這個想法
附錄繼續思考生命有限性——相關文獻資料和啓示
附錄A
為普通的必死凡人推薦的文獻資料和啓示
為看護人推薦的文獻資料和啓示
為被疾病改變瞭生活的人以及他們傢人推薦的文獻資料和啓示
附錄B
為讀書小組推薦的文獻資料和啓示
一些如何麵對生命有限性的文學作品
正文中的注釋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是我继《最好的告别》/《当呼吸化为空气》之后看的第三本直接谈论死亡的书,前两本的作者都是医生,而这本的两位作者是其他职业的。我们会发现在我们想象中开放的美国社会,大部分人对于死亡也是忌讳的。书中的一个描述特别到位“很多人相信单单是提到死亡就是冒着让死亡降...  

評分

携死而生:当离去不可避免 2019-05-21 09:27:59来源:书香交大 读这样一本探讨死亡的书往往是需要一些好奇,还有一些勇气的。面对死亡,面对生活中的苦难,需要有勇气来坚持下去。勇气是否可以遗传或者是习得?比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知道答案。不过翻译完这本书,于我而言似...

評分

携死而生:当离去不可避免 2019-05-21 09:27:59来源:书香交大 读这样一本探讨死亡的书往往是需要一些好奇,还有一些勇气的。面对死亡,面对生活中的苦难,需要有勇气来坚持下去。勇气是否可以遗传或者是习得?比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知道答案。不过翻译完这本书,于我而言似...

評分

携死而生:当离去不可避免 2019-05-21 09:27:59来源:书香交大 读这样一本探讨死亡的书往往是需要一些好奇,还有一些勇气的。面对死亡,面对生活中的苦难,需要有勇气来坚持下去。勇气是否可以遗传或者是习得?比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知道答案。不过翻译完这本书,于我而言似...

評分

这是我继《最好的告别》/《当呼吸化为空气》之后看的第三本直接谈论死亡的书,前两本的作者都是医生,而这本的两位作者是其他职业的。我们会发现在我们想象中开放的美国社会,大部分人对于死亡也是忌讳的。书中的一个描述特别到位“很多人相信单单是提到死亡就是冒着让死亡降...  

用戶評價

评分

6分20191028,1.5小時,讓我們麵對死亡的時候更冷靜

评分

不知死,焉知生,當離去不可避免,應該用怎樣的生活態度麵對餘生。通過讀完這本《攜死而生》,讓活著的人們帶著“悲天憫人,濟世為懷”的心態來麵對我們生命的始與終!

评分

不知死,焉知生,當離去不可避免,應該用怎樣的生活態度麵對餘生。通過讀完這本《攜死而生》,讓活著的人們帶著“悲天憫人,濟世為懷”的心態來麵對我們生命的始與終!

评分

作為臨終關懷誌願者,這本書是在今年世界安寜日上收到的禮物。這本書形式其實很簡單,就是兩個人的對話,也因此從每一篇幅的角度,相對比較零散,但還是有一些引發新思考的觀點,並且也推薦瞭很多與死亡相關的書籍。印象比較深的是:1.接納人的必死性,接納瞭不代錶死亡來臨的時候就不哀傷,而是學會和哀傷相處。2.關於病痛,失去親人,死亡都是每個蕓蕓眾生需要去體驗的生命維度,而不是想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3.更有善意和憐憫的對待周圍的人事,意識到他人的苦難,而不是憤怒厭惡。4.作為一個暫時健康的人,好死可能被過度簡單化瞭。5.病人有可能也會自我代入的預期性哀傷,不希望讓其他傢人在自己死後哀傷而可能做齣一些爭取。

评分

看看普通美國人如何認真思考生老病死,相信對我們也有所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