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1723年~1790年),是18世纪英国政治经济学和伦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于苏格兰法夫郡卡柯尔迪的一个海关职员家庭;17岁时,斯密骑马来到牛津,在牛津大学的巴利奥尔学院读书,在那里靠奖学金呆了六年。曾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64年辞职,担任布克莱公爵的私人教师,在陪同公爵到欧洲大陆旅行的过程中,认识了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名流。斯密生前发表了两部代表作:《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斯密最具特色的个性是他的心不在焉,舞会上认不出自己的舞伴;早晨起床,在花园散步,由于沉思默想,发现自己时已经离家15英里,而且身穿睡袍。正是这种心不在焉支持着他进行持久的智力上的追求。
2005年3月,温总理曾荐书企业家,他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位都很熟悉,他所著的《道德情操论》同样精彩。”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另外一部非常著名的著作。 还没读完,有边读边记录的习惯。 朋友说,读哲学会让人越来越郁闷。 读了前三篇,其实发觉哲学让人更清醒的认识这个世界和人类。 如:论野心的起源及社会阶层的区别 1、我们喜欢展示富裕,掩饰贫困,原因在于人们同情的是我们...
评分 评分 评分《道德情操论》比《国富论》重要,其思想内涵远远超过了十本当代畅销而肤浅的经济学教材。它实际上为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奠定了伦理基础。 在斯密那个时代经济学是不存在的,而斯密本身也是格拉斯哥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出版一本关于道德哲学的著作是再正常不过了,而成为现代经济...
评分是在单位的阅览室翻到这本书的,在序中提到08年汶川地震温总理五次推荐的书籍,边开始看起了这种中规中矩的“思修书”。 封面上打着“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坚定市场经济信念的必读书”,阅读过程很快。 书摘: 人不是不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喜悦之事,而是他人对别人所说...
2017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比较很有趣的是,伴随科技发展对人类商业活动的重塑,很多《国富论》里底层的经济假设已经失色或将要失色。但《道德情操论》里讨论的内容放在这个时代几乎零违和感。也就是说,人类底层道德水平的变化速度,至少从美国建国至今,基本不大受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从文明的角度讲,自然科学历久弥新,而社会科学还得往回翻。从投资的角度来讲,不考虑短线套利,长期回报的关键点是对底层商业逻辑的把握,而商业逻辑在科技变革面前又稍显脆弱,最后还是要回到人性上。所以有人喊出利用人性弱点挣钱是不道德的,不利于人类文明的提高,这句话可能不怎么对。因为不管商业社会怎么发展,人类道德水平本来也没怎么提高。恰恰相反,商业竞争倒逼科技发展,至少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有利于人类文明的提高。
评分就算是精选本,也是有读的价值的。只不过我泛读,匆匆而过。
评分强力马克
评分就算是精选本,也是有读的价值的。只不过我泛读,匆匆而过。
评分好书当阅 干影帝鸟事 评论又见SB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