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洞穿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诗歌 自杀 文化 藏书 自杀,诗人,小说 第五层 笔记 @自杀
发表于2024-11-08
波光洞穿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20110109
评分很一般,了解一点东西而已
评分广义的诗人包括克尔恺郭尔、弗洛伊德、凡高、卡夫卡、耶稣。广义的诗人是广义的自杀者,他不追随世界,追随自己的十字架。世界的守夜人——卡夫卡写道:深深地汇入夜幕之中,像一个人有时沉入冥想一样。人们都睡着了,认为他们正睡在房间里,睡在安全的床上,可靠的屋顶下,平躺或蜷卧在褥垫之上、睡单之中、毛毯之下,如果真是这样认为的话,那可是无害的做作,天真的自欺了;事实上,正像从前一样,他们又都挤在一起,挤在荒郊,挤在野外一块宿营地上,不可计数的一大群人,挤在寒冷的露天下,冰冷的地面上,侧卧在他们早先曾经站过的地方,额头枕着胳臂,脸朝着地,安祥地睡着。而你正在看守着,你是一个更夫,你挥舞一根从你身旁柴堆中捡起的燃烧的柴枝,发现了你最亲近的人。你为什么要看守呢?据说必须有个人看守,必须有个人在那儿。
评分作者的西方历史知识太少了,居然把“尼古拉二世翻译成尼古拉二”。而且这个内容居然在第一章,直接降低我对这本书的信任度。
评分20110109
王锐,女,1980年生,江苏兴化人,毕业于苏州卫生学校。因学的是医,便相信“真正的高手在文坛外”;因为自己是中专学历,就信奉“半文盲也能成文学大师”。曾出版长篇小说《别让阳光照到我》。
本书研究了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茨维塔耶娃、普拉斯、闻捷、海子、戈麦等十二位诗人自杀的经过及原因。
《波光洞穿:名诗人自杀揭谜》成稿于200 年底2008年初,算是《灵感毒药——名作家自杀揭谜》的姊妹篇。出版之际,也要感谢蒋蓝和陈涌先生的热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此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何拓疆先生、李树林先生、陈孝强先生的帮助。李黎先生为之收集提供相关资料,并精心翻拍了所附图片。
第一章 叶赛宁:旅店自缢迷雾重重
“安格列杰尔”旅馆的自缢者
无法重圆的“初恋之旅”
第四排第十六号的“特殊观众”
同西方舞星的“异国之恋”
在纷乱的爱情旋涡中
最后一次爱情悲剧
生命终结于风雪中的列宁格勒之夜
在诗人坟前殉情的奇女子
扑朔迷离的死因探究
是否存在“他杀”及幕后“凶手”
第二章 马雅可夫斯基:用手枪击穿自己的心脏
卢比扬卡大楼的枪声
一份奇特的“绝命书”
被撞碎的爱情之舟
在文坛宗派斗争的旋涡中
缺乏友谊的诗人
最后的打击
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了死
死后余波
“自杀”与“他杀”的疑点与探索
诗人死因的另一种说法
马雅可夫斯基女儿之谜
第三章 茨维塔耶娃:卫国战争中自杀的女诗人
联合国的“茨维塔耶娃年”
6岁即开始写诗的“神童”
悲剧之一:流亡海外寻夫
“三诗人书简”:留给后世的文坛佳话
“帕斯捷尔纳克之恋”
“里尔克之恋”
悲剧之二:随丈夫返回苏联
女诗人经历家破人亡的惨剧
从诗作《自杀》到真正自杀
“茨维塔耶娃热”及其他
第四章 普拉斯:屡次寻找自杀感觉的女诗人
令人困惑的自杀者
8岁写诗的“神童”及“恋父情结”
自杀阴影追随天才美少女
与“桂冠诗人”相恋及不成功的婚姻
成为美国“自白派”诗歌的领军人物
自杀与死亡:永恒的主题
“追求毁灭的热情”
是否又是一次“自杀游戏”?
死后的争论、获奖与传记出版
第五章 贝里曼:密西西比河上沉默的逝者
寒风中诗人跃桥而下
有音乐和诗朗诵的特殊“追悼会”
始终生活在父亲自杀阴影中的诗人
《梦歌》的解读及其他
生存还是毁灭?
第六章 朱湘:绿水葬我魂归长江
“吉和”号客轮上孤独的投江者
离奇身世至今仍是“热点”
诗才横溢的“清华四子”
不成功的留美之旅
鲁迅先生誉其为“中国的济慈”
悲剧所在:“性格决定命运”
投江自沉:无奈的选择
身后事及“朱湘的复活”
第七章 闻捷:诗人之恋以死抗争
从《吐鲁番情歌》到《天山牧歌》
从大西北到“大上海”
与知名画家石鲁的交往和友谊
刚直诗人遭难
蒙冤入狱家破人亡
与女作家戴厚英的生死之恋
被政治打压和扼杀的恋情
与爱情和人生诀别
第八章 海子:卧轨山海关冲击生命极限
震惊中国诗歌界的卧轨者
几封内容古怪的“遗书”
当事者“紧急声明”
15岁考入北大的“神童”
“北大三大诗人”
不协调的环境不称职的教员
甘守“孤独”的诗人
几次不成功的爱情经历
溢满杯子的“最后一滴水”
众说纷纭的死因探索
死后余波
第九章 戈麦:诗人自杀“诗也自杀”?
诗友笔下的戈麦之死
从“北大荒”到北大
后起的北大诗人
校园之内和校园之外
《厌世者》与“厌世者”
悲情奏响《死亡诗章》
海子一戈麦现象
第十章 顾城:杀妻自缢魂遗荒岛
发生在“激流岛”上的悲剧
顾城之父顾工其人其事
童年的顾城和童年的诗
“朦胧诗”因顾城而得名
“童话诗人”和非童话的现实
移居海外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
“英儿”的出走
最后的“疯狂”和悲凉结局
对顾城死亡事件的质疑及其他
顾城“遗书”解读
第十一章 昌耀:悲情一跃坠楼而逝
震撼中国诗坛的惊天一跃
神奇的家族史
13岁参军的“少年革命者”
西部精神的磨砺和祸端
祁连山下的“囚徒”
诗人归来
“西部诗神”
现实中处境尴尬的诗人
“诗人们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
从“绝症”到“人生的绝唱”
第十二章 余地:结婚生予皆“戏言”只有自杀是真的
“十一”黄金周发生的诗人自杀事件
诗人余地其人其事
“余地事件”火爆网络成为新闻“热点”
是“行为艺术”,还是“死于抗争”?
诗友募捐及意外转折
“退款声明”再次成为网络“热点”
从“姚梦茹”到马晶.其人其事
对诗人的拷问及其他
后记
书摘
周西方瞬星的“异国之恋”
1921年月11月7日,正是苏联“十月革命”4周年纪念日。莫斯科大剧院里座无虚席。
以列宁为首的一批苏联政府高级领导人静静地坐在观众席上,神情专注地欣赏着这场异乎寻常的专题晚会。列宁的亲自出席,显然增加了晚会的隆重和热烈气氛。
舞台上,一个身着红衣、红帽、红鞋,身段姣好迷人的女舞蹈家,在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乐的伴奏下,表演着即兴舞蹈。她那优美娴熟、富有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舞姿,以及那满带激情的、具有青春活力的出色表演,给观众留下了强烈深刻的印象。
这个表演者,就是曾经风靡美国和欧洲的著名舞蹈家阿赛朵拉·邓肯。邓肯是应苏联人民教育委员会主席卢那察尔斯基的邀请,克服重重阻力,由美国专程来苏联演出的。
晚会进行到最后,当邓肯跳起为纪念“十月革命”4周年而特意创作的新型芭蕾舞《国际歌》时,整个剧场里气氛达到了高潮。台上,邓肯表演着芭蕾舞的最后一场;台下,在卢那察尔斯基的亲自倡议下,全场观众起立,同声高唱《国际歌》。刚健优美的舞蹈和雄壮激越的歌声,使整个剧场沸腾起来。大厅里洋溢着令人激动不已的振奋和欢快。
叶赛宁是那天晚上的现场观众之一。邓肯的出众舞姿和崭新的艺术风格,当然也给叶赛宁留下极为美好的印象。尤其是从邓肯身上透溢出来的那种艺术家独具的浪漫气质,更是在叶赛宁心里引起强烈的共鸣。他觉得自己内心的什么东西被深深触动了。因此,他简直是有些迫不及待地要见到并认识邓肯。
叶赛宁终于被人带到这个西方舞蹈明星身边,并介绍给了邓肯。邓肯在西方时,就读过叶赛宁那些美丽的抒情诗,如今见到这位诗人竟是这般年轻英俊,那双神情略显忧郁的蓝眼睛里进发出如此奔放而灼人的热情……她完全被迷住了。而对叶赛宁来说,邓肯是他第一个接触的现代西方女子,她身上有着俄罗斯女子所没有的魅力。同时,她又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家,那台上台下的每一个动作、姿态,都具有一种风雅和美感。正因为如此,两人一见倾心。
邓肯是拥有许多缠绵柔情和浪漫气质的异国女子,叶赛宁需要像邓肯这样有独特个性和魅力的艺术家,以重新点燃心内那差不多快要熄灭的爱情之火。
而邓肯则需要叶赛宁这样有才气的诗人,来进一步激发蕴藏在她心内的艺术创造力,并焕发自己的第二个青春。而且,两人都是杰出的艺术家,就更为他们的感情寻到了共同的基础。这样,彼此就能克服语言不通和年龄悬殊(邓肯比叶赛宁大l 7岁)的障碍,交往越来越密切,感情也越来越浓烈,终使一见钟情变成心心相印。
不久,叶赛宁与邓肯同居,并随她一起在苏联国内一些地方巡回演出,同时做着一同出国的安排和准备。邓肯赴苏前,已与一些西欧国家签订了演出合同,而叶赛宁也因为印刷自己和苏联国内另一些诗人的诗集问题,须亲赴欧洲同出版社商谈。当时,由于国内战争和西方的经济封锁,苏联国内纸张奇缺,因此苏维埃政府允许经国家出版社同意出版的文艺书籍,由国外的私人出版社印刷出版,再运回国内销售。
叶赛宁出国旅行的申请,由卢那察尔斯基以人民教育委员会的名义批准,并亲自签发一份要“苏维埃政权党、政、军各级领导人给C A叶赛宁提供一切方便”的证明文件,让叶赛宁随身携带,以便顺利办完各种手续。
在正式办理出国手续之前,按规定,两人须先办理结婚登记。邓肯为缩小自己与叶赛宁之间的年龄差距,有意将实际年龄减少了8岁。待一切手续办妥,准备事宜就绪,两人遂于1922年5月10日踏上了去欧美的旅途。富悬殊,以及人们追求享受,轻视艺术的现象,又叫叶赛宁深感不安和厌倦,以至于反感。出国的时间越长,他心里的那种压抑感就越深。他想大量创作带有异国风情诗篇的兴致和情绪,全然被破坏了。
同时,他和邓肯之间为时不久的爱情也面临危机。
从叶赛宁和邓肯两人来看,尽管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艺术语言这个基础,但在出身、教育、年龄、性格等方面都差距甚远。在恋爱初期那阵甜蜜的兴奋与冲动过去之后,随着接触了解的加深,他们才发觉彼此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两人在性格上明显缺乏和谐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说,叶赛宁是个“忧伤”的诗人,而邓肯则是个“快活”的舞蹈家。这种性格上的不和谐必然造成两人感情上的裂痕,加之他们之间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障碍:语言不通。叶赛宁不懂英语,邓肯不懂俄语,两人交流思想感情只能求助于手势和代名词。这样,由于思想感情得不到及时而充分的交流,相互之间的矛盾加深和最终分手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出国不久,叶赛宁和邓肯之间就经常因性格不合而争吵。到巴黎时,两人矛盾公开爆发,一度闹得简直不可开交。后来,当他们两人都意识到分手已是不可避免的时候,便彼此冷静下来,相互间达成一个不成文的“君子协议”:回到俄罗斯以后就分开,彼此以朋友身份相处。
果然,一年多后,在他们返回莫斯科不久,两人分居了。邓肯对自己和叶赛宁之间爱情的破裂感到十分伤心难过。而叶赛宁呢, 他同情甚至可怜邓肯这个异国女子,但却不想修复感情。他把邓肯送到高加索疗养,自己则和两个妹妹(19岁的卡嘉和13岁的舒拉)一起,搬到别尼斯拉夫斯卡娅那里去住。
邓肯在高加索和克里米亚短期旅行休养后,于1924年秋永远离开了苏联。不过,她始终对叶赛宁怀着崇敬和爱戴的珍贵感情。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波光洞穿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