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50年里,亚裔美国人作为美国成长最迅速的族群,大大改变了美国的面貌。历史学家李漪莲在《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中讲述了亚裔美国人从第一代直至今天,在美国扮演的富有争议的角色。
从16世纪登上第一艘跨太平洋船只的水手,到“二战”期间被监禁的日裔美国人,本书展示了亚裔移民和他们在美国出生的后代在美国如何转变的历程。在过去数十年里,新的亚裔族群因新移民和难民的到来而形成、崛起。他们已不再是一个“受歧视的少数族裔”,而成为美国的“模范少数族裔”,也代表了今天在美国仍十分复杂的种族问题。
本书考察了亚裔美国人在过去数个世纪如何创造和重塑美国,提供了这一重要且多样的共同体的全新历史。更重要的是,本书还为理解美国本身,其种族与移民的历史,以及它在当今世界所处的位置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它是《纽约时报》的“编辑之选”,被《柯克斯评论》评为2015年最佳非小说类图书,被历史爱好者评为“2015年10本不容错过的历史书”,《洛杉矶时报》称之为“迟来的激动人心的编年史”。《纽约客》《NBC新闻》《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经济学人》《明尼阿波利斯星报》等知名媒体重磅推荐。
李漪莲,教授是美国华侨的第三代,于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获得历史博士学位,现任明尼苏达大学移民史研究中心主任。作为美国重要的移民和亚裔美国历史学家之一,李漪莲教授还是鲁道夫·J·韦科利移民史主席和移民史研究中心主任,并被评为25位“在学术界和其他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女性”之一。她是《美国之门:1882-1943年排外时代的中国移民》和《安吉尔岛:美国移民之门》以及最新出版的《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的作者。
李漪莲教授曾获得多个国家奖项,包括西奥多·萨卢托斯移民研究奖,亚裔美国人研究协会、美国图书管理员协会和西方历史协会颁发的最佳图书奖。她还是美国和国际上广受欢迎的演讲者。她受邀的演讲活动包括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档案馆、纽约历史学会、卡托研究所、谷歌、加利福尼亚历史学会等。
编 / 者 / 按 过去50年间,亚裔作为美国成长最迅速的群体,深刻改变了这个移民国家的面貌。不过,站在《排华法案》被废止即将届满76周年的今天来看,美国社会对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美国人的系统性歧视,依旧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无论是亚裔群体在历史上经历的艰难处境,还是其今...
评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12/04/%e4%ba%9a%e8%a3%94%e7%be%8e%e5%9b%bd%e7%9a%84%e5%88%9b%e7%94%9f/ 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 [美]李漪莲 / 伍斌 / 中信出版集团 / 2019-10 子扉我 2019年秋 季风异次元空间二世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19年12月3日
评分编 / 者 / 按 过去50年间,亚裔作为美国成长最迅速的群体,深刻改变了这个移民国家的面貌。不过,站在《排华法案》被废止即将届满76周年的今天来看,美国社会对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美国人的系统性歧视,依旧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无论是亚裔群体在历史上经历的艰难处境,还是其今...
评分编 / 者 / 按 过去50年间,亚裔作为美国成长最迅速的群体,深刻改变了这个移民国家的面貌。不过,站在《排华法案》被废止即将届满76周年的今天来看,美国社会对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美国人的系统性歧视,依旧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无论是亚裔群体在历史上经历的艰难处境,还是其今...
评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12/04/%e4%ba%9a%e8%a3%94%e7%be%8e%e5%9b%bd%e7%9a%84%e5%88%9b%e7%94%9f/ 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 [美]李漪莲 / 伍斌 / 中信出版集团 / 2019-10 子扉我 2019年秋 季风异次元空间二世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19年12月3日
2016大选年我就根据李漪莲的《排华法案》论文写过美国移民政策的历史稿,再读这本书,对亚裔美国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我们这些中国留学生有些时候不太能理解Asian American History到底有什么意思(我至今都记得有一位工科的学长轻蔑地跟我说,圣何塞的中国城有什么好考古的,美国才多少年历史啊),然而在一个移民国家里,移民,特别是主流社会对少数族裔的态度变迁,的的确确是构成其历史的重要部分。就这些年华裔群体中出现的反平权、川粉现象,我只想说,亚裔不要有“我们已经是模范族裔”的幻觉,“非我族裔其心必异”的心态是深刻写在美国国民意识中的,亚裔的地位(特别是考虑到亚裔其实也有非常大的variety)随时随地会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反转。
评分亚裔美国人如何挺过了长期制度化的歧视?他们如今在美国的地位如何?西奥多‧萨卢托斯移民研究奖得主李漪莲作品,透过移民史的棱镜,提供对美国自由、平等、宽容价值的新理解。
评分亚裔美国人不光是华人的事,还有南北韩人,菲律宾人,马来人,南亚人的前世今生。这段历史,虽说从未封存,但是作为身份“他者”的烙印使得他们无法进入主旋律权力话语。讽刺的是,所谓的“移民”其实一直伴生“美国本土人”,这就提出一个身份本体论的问题——到底什么才是美国人? 同时还就斗争与镇压的过程来说,且不谈中间流了多少血与汗,“美国本土人”捍卫的动机来自哪?是生物标签上优生优育的WASP?是群居动物排外的恐惧本能?还是政治与军事不可抗力的最优解?
评分伴随着贩奴,亚裔在美国的命运一开始就是悲惨的,直到二战开始,Model Minority的标签出现,亚裔在美国的印象才逐渐摆脱负面,然而二战时日裔美国人的命运却是极度悲惨的,法律和制度上对于亚裔的歧视,恐怕要直到60年代才得以解除。从某种程度上讲,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逻辑是一致的,早期对于亚裔的排挤,借助的就是民族主义的由头,而当今民族主义再次在美国抬头,华裔或许又要成为牺牲的对象。这是一篇论文,论文的劣势就在于它对宏观的关注和缺乏详实生动的案例,“创生”一词于是也缺少了生动性,多少有些难读。
评分赶在十一月结束前的最后一天看完。很深刻。让我很受震撼。因为专业原因,我原来以为自己对美国的种族不平等问题是有所了解的,但是我看完这本书才意识到我脑中之前被构建的种族叙事是以一直以来具有“话语权”的非裔所塑造的。对于自己的亚裔种族身份而言的不平等,我完全没有认识,而这本书弥补了这一点。看完这本书,在政治光谱上我的世界观又往左边倾斜了一点。并不止一次的告诉自己,不要犯下“模范的少数”这样的自我定义错误。不过,在本书结尾中关于非法移民的描述又很让我困惑。“没错,我不是带着合适的文件来到美国的,但是我已经形成了合适的价值观。”这样的说法,我现时不能理解。或许以后我们理解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