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克·J.格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中世纪史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世纪史杰出教授。在中世纪史尤其是社会和文化等诸议题上贡献巨大,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世纪欧洲民族奠基神话及其在现代欧洲的应用及影响。
刘林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欧洲中古史、史学史等方向的教学研究。
本书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中世纪史教授帕特里克·J.格里于2010年5月在耶路撒冷进行的“纪念梅内姆·斯特恩”历史讲座上的讲稿结集。书稿从欧洲各国语言(主要是拉丁语以外的“方言”)代表性作品的创作、新兴世俗欧洲的方言与世俗权力的关系等角度入手,系统而深刻地阐释了中世纪早期的欧洲语言历史,以及语言史和民族史、民族认同乃至世俗权力与教会权力彼此争夺的过程。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中世纪早期,除盎格鲁—撒克逊的英格兰外,方言从来不是将公共权威文本化的标准工具。虽然方言也得到了零散的使用,但却从来没有成为它逐渐兴起且势不可当的开始。方言兴起既是非线性,也并非不可避免。方言为教会力量和世俗权贵所用,成为世俗权力演出的潜在工具,然而并没有构成一种意识形态,更没有形成一种民族语言的意识形态。19世纪的“活死人”(Untote)学者们被遗忘的工作不但继续影响语文学,而且影响了我们对他们试图复活的过去的理解。
评分J.格里的考证结果:中世纪神圣权力与世俗权力的运作,共同建构了欧洲方言。在这层面,他就是通过方言来解构民族主义的一些基本信条。对民族主义的理解接近于安德森。
评分dr .Patrick的这两篇论文足以启发我写10篇相关方面的内容
评分信息量很大的小书
评分今年本农获选砖厂搬砖积极分子,用打赏购书券买的。全书巴掌大的页面豆大的字,也不过寥寥120页,说是书本农实在说不过去,大概就是篇行文散漫、篇幅较长的博客文章,大致分了三部分,每部分行文既没有提出牢固的理论框架,又随时可能走入旁道野径胡掐一通细碎的花花草草。总体来说给个两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