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 1940-1992),英国最具独创性的作家之一,个人风格突出,魔幻现实、哥特风、女性主义等色彩摇曳其中。著有《魔幻玩具铺》(1967)、《数种知觉》(1968)、《英雄与恶徒》(1969)、《爱》(1971)、《霍夫曼博士的地狱欲望机器》(1972)、《新夏娃的激情》(1977)、《马戏团之夜》(1984)、《明智的孩子》(1991)等长篇。其短篇小说集有《染血的房间》(1979)等。卡特亦翻译、编辑童话和民间传说选集,出版有《歪道女孩和邪门女人:颠覆故事选集》(1986),另有新闻性作品和电影剧本。
安吉拉·卡特擅长使用魔幻写实的技法,以童话故事为基底,描绘出一个又一个色彩华丽斑斓的情欲场景;另一方面,她也承袭英国哥特式的观察方式,利用偏斜的光线,膨胀所有事物的阴影,将微小的黑暗孕育成充满暴戾、令人惊惧的邪恶意象。阅读此书的经验便是如此:华丽明亮却又鬼影幢幢。安吉拉·卡特一向以女性主义作家自居,经常以女性情欲作为小说主题。在这本书中,她将焦点置于女性对自己肉体的最初觉醒上:“这年夏天,十五岁的梅拉尼发现了自己的血肉之躯。哦,我的美利坚,我的新大陆。”故事以此为开端,接续一连串外在环境的急遽改变,描写了一个女孩由首次经历情欲与邪恶,而后又历经种种情感历练的心理成长故事。
也许是一直不能领会卡特的精髓,《魔幻玩具铺》我没读出隐喻也没读出暗示,有的只是一场畅快淋漓的成长大戏,是梅拉妮的也费恩的。 当合上书最后一页,记忆却总被拉回在梅拉妮和费恩初见的场景,梅拉妮用文字虚构出的梦中情人在费恩这样真实的雄性面前,只是被揉皱的废纸……好...
评分也许是一直不能领会卡特的精髓,《魔幻玩具铺》我没读出隐喻也没读出暗示,有的只是一场畅快淋漓的成长大戏,是梅拉妮的也费恩的。 当合上书最后一页,记忆却总被拉回在梅拉妮和费恩初见的场景,梅拉妮用文字虚构出的梦中情人在费恩这样真实的雄性面前,只是被揉皱的废纸……好...
评分 评分一个女人一辈子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没人爱她,她会到死都是处女。 向来言辞大胆犀利的女作家安吉拉•卡特,拥有惊人的美貌。她前额高贵,眼眸深邃,脸上一摸神经质的微笑,仿佛一个穿着裘皮大衣的维纳斯。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的她,文如其人,作品里充满了隐喻、暗喻、借喻、指...
评分可能是因为不太喜欢这部安吉拉•卡特的长篇处女作《魔幻玩具铺》,所以导致我从动笔的第一秒就知道很难把这篇文评写的层次分明,血骨丰盈。 安吉拉•卡特的书我看过几本,基本都是后期,比如《明智的孩子》。而这部早期的作品通览下来果然是和成熟期有所差异的。 不过在大...
很意外,这本书拖了好几周才看完,远不如“新夏娃受难”那么刺激酣畅,主题也没有那么鲜明,反而有点暧昧。开篇不错,原本期望有大格局,但始终没有写开,结局似乎突兀,舅舅、神秘的舅母和两个男孩行为的逻辑始终像个谜,或许卡特不想写得过明,但却未能为“黄昏大火”营造出足够的氛围和伏笔。
评分好看到可以让人疯疯癫癫好几天。很巧的是在圣诞节夜里读圣诞节
评分终于开启安吉拉·卡特这个作家了!哥特式的暗黑童话,好喜欢,就像电影《卡罗琳》一样的风格。但给人一种本来可以写得更长一点然而作者似乎有急事就不写了匆匆收尾的感觉……一场大火熄灭了一切,但还有些东西并未交待。
评分终于开启安吉拉·卡特这个作家了!哥特式的暗黑童话,好喜欢,就像电影《卡罗琳》一样的风格。但给人一种本来可以写得更长一点然而作者似乎有急事就不写了匆匆收尾的感觉……一场大火熄灭了一切,但还有些东西并未交待。
评分很意外,这本书拖了好几周才看完,远不如“新夏娃受难”那么刺激酣畅,主题也没有那么鲜明,反而有点暧昧。开篇不错,原本期望有大格局,但始终没有写开,结局似乎突兀,舅舅、神秘的舅母和两个男孩行为的逻辑始终像个谜,或许卡特不想写得过明,但却未能为“黄昏大火”营造出足够的氛围和伏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