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hn M. Barry为《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的撰稿人,著作多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其著作《细胞变异》被译成12种语言出版,《潮起——1927年密西西比河洪水及其对美国的影响》获“史密斯奖”、“南方图书奖”等众多奖项。《大流感》被美国科学院评为2005年度最佳科学/医学类图书。
译者:
钟扬,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植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博士生导师。现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教授、西藏大学教授等。
金力,现任复旦大学副校长,生物医学研究院基因组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所长,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副主任,美洲华人遗传学会会长, 教育部现代人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摩尔根-谈家桢国际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务。现为《人类基因组学》(英国)主编、《人类生物学》(美国)、《突变研究》(美国)、《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国)、《中国生物学前沿》(中国)、《人类学杂志》(克罗地亚)等杂志的编委。
《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主要内容: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最新的权威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二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最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
在《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最具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
这部著作不只是简单讲述1918年发生的事件,它同时也是一部权威性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知识不断更新,许多畅销一时的书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尤其是科普类图书——毕竟更新、更有趣的科普图书层出不穷。但是《大流感》是那种能经受时间考验的经典科普读物。 这本书虽然厚,但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或者费劲。本书详细记录了一战后期美国社会对战争的狂热,对言论的管...
评分文学或电影中不乏有以瘟疫为背景或直接对瘟疫描写的内容,从《十日谈》到《白色城堡》,从《面纱》到《传染病》。若在这些故事中我还可以回避疾病因为它毕竟是虚构的话,那么1918年大流感这段事实却经由这本书摊在我面前。在《白色城堡》我对疾病的流行颇不以为然,认为那不过...
评分全球大范围的流感一般每20年到50年爆发一次,现在距离上一次1968年爆发的全球流感大流行已经过去40年了。危险啊!经济萧条,再来个大流感,大家就只好窝在家里孵小鸡了。 其实对付这种烈性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还是公共卫生。以史为鉴,建议所有公共卫生官员都去看看90年前那次...
评分瑞典病理学家弗克汉斯说:“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 在约翰•M•巴里看来,1918年的大流感是自然与现代科学的第一次大冲突,是人类社会和自然力的第一次大对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关于毁灭、死亡和绝望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如何与自然强加于人类社会的灾难做...
过分细致了,如果作者真想要写一部史诗的话,就应该克制这样巨细靡遗的写作风格。
评分人们像苍蝇一样死去。
评分阅读本书就像开了上帝视角,每个场景和人都能对应上今天的新冠,从当权者到普通公众,从蓄意隐瞒到满天谣言。复习了很多生物学知识,DNA,抗原,抗体,抗原漂变。一百多年过去了,人类对流感还是没有研究透彻。纵然大多数人都是科研路上的炮灰,但是总还有那么一些天才引导人类前进的方向。努力吧,人类。。。。另外,现在已经不敢正视感冒,更不用说肺炎这类呼吸系统疾病了。。。
评分遗憾没有在疫情最严重的二月份刚刚知道的时候就读它,当时担心太惨烈的记述会导致抑郁,就拖延了下来,但开始读才发现并不是这样,虽然书中对流感泛滥期间病人的惨状也有提及,凝视的焦点却是放在一群科学家身上,非常全面地呈现了科研过程中的种种压力和科学家们的执着、互助,当然也有互相的提防、质疑、对峙。其中有人经历重重困难最终开启了新领域,但也有人苦苦挣扎,限于一次次挫败,最后甚至把生命都搭进去,即使他们原本同样都那么杰出又充满理想。 所以读完最震撼的也不是流感的凶险,而是刚好又对应了前些天读完的那本黄仁宇的《黄河青山》——无论文理,科研之路都充满了不确定,书斋或实验室之中并不风平浪静,随时都有人的意志与无常的对峙在上演,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人类中最勇敢、执着、理智又热情的那些人总会被其吸引。
评分看历史去应对coronavirus。如果社会将“人人为己”作为箴言,它就不再是一个文明社会了。 当权者必须珍惜公众对他们的信任。正途就是不歪曲真相,不文过饰非,也不试图操纵任何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