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玫是15岁考入大学的「天才」少女、植物学硕士、知乎荣誉作者、畅销书作家。而在本书中她撕开这些亮眼的标签,坦诚讲述了青春期罹患重度抑郁症的经历。 她以勇气为笔,经验为墨,将患病、治疗、复发的过程,以及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悲伤、艰辛,可贵的喜悦、安慰,都毫无保留地一一记录下来 。「抑郁」作为一个契机,引发她,乃至更多读者,对于每个人生命中都可能遇见的一系列问题的讨论——
原生家庭;
亲密关系;
刻板印象;
梦想与现实的冲突;
实现自我的途径与可能面对的压力……
它并不只是一个重症患者的泣诉,也更是一部毫无保留的,既普通又特别的生命传记,我们这代人所面临的种种心灵困境与成长缩影。而抑郁,在这里也不只是一种病,而是一个人,乃至许多人,生命中都曾有意无意面对过的深渊,铺满前因后果的生长轨迹。
「它需要被挖掘。识别。理解。需要有更多人互通有无后站在一起,发现: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个原因。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原来,我们都已经很努力。」
一条碎花裙,在蔓玫生命中一半的岁月里,无时无刻都在她的眼前飘动。 文丨廖德凯 1 “泪水不再流了。手指不会动了。眼睛还睁着,却什么也看不见了。呼吸与脉搏尚存,大脑却仿佛遭受严重破坏而不得不自动化的机器,无法再启动。饥饿、疼痛、困乏、悲伤……所有的感觉都没有了。...
评分三年前,在《人物》杂志供职的我曾经通过邮件和蔓玫做过一个采访。我想采访她是因为看了她在知乎的一个回答。在“有哪些让你「心上开出一朵花」的瞬间?”问题下,她讲了自己抑郁症的经历。如果我的记忆没有出现偏差的话,打动我的首先是一个名叫“恶鬼”的意象。她在回答中简...
评分 评分蔓玫的书刚上市时就买了,那时觉得看完一定可以写出长长感想。时至今日也没有写出那些感慨,只是觉得各人经历不同,感想自然不一样。与其说想在书中找影子,证明自己也是一样的人,不如说这本书与我而言就是心情失落抑郁时的陪伴,一个不会说话的朋友。从头到尾,一开始一章章...
评分抑郁就是字里行间都觉得自己不行,但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自恋的情绪。(以及,作为双相障碍患者,觉得痛苦真是不相通啊)但也有一些片段与作者有共鸣,比如父母关系部分。
评分虽然不能说她是坚强还是脆弱,但是,能把这样真实的文字写出来就已足够勇敢,愿玫瑰姑娘平安喜乐。
评分从不存在没有体验的理解
评分读完了。我并不是抑郁症患者,但书中提到的诸多心理斗争,内心的解析,父母的模式,童年,很多地方我能找到共鸣。作者对自己的探索,对痛苦的追寻到最后终于选择带着自己的刺和黑暗而继续,既勇敢又艰辛。这些是这本书让我动容的地方,我也何尝不是一个lost孩子,在努力接受自己的总总。我想,这本书是大于抑郁本身的。或许抑郁症指只是总总心理因数综合所导致的生理反应,一种疾病,因人而异。或许换一个人一种性格同样的体验不会抑郁症。可难道没有被贴那个标签就无需寻找自我吗?我不这么认为,我恰恰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尝试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去有那份勇气做自己。抑郁症只是一种症状,同还有自恋,依恋逃避等等等,每一种都源于创伤,而创伤导致的就是厚厚的壳,无法自我接纳。无论是选择自我毁灭还是伤害他人,都不能带来满足,唯自爱可
评分抑郁症很难分享写书,因为写书分享的大多数是成功人士反思自己过去是怎样成功,而抑郁症没有成功这样的说法 作者辛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