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弗格森
《时代周刊》“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在历史、金融、媒体领域负有盛名的跨界学术专家哈佛大学历史系劳伦斯•A•蒂施教授牛津大学耶稣学院高级研究员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荣誉研究员罗斯柴尔德家族史研究权威著有《广场与高塔》《基辛格》《文明》《帝国》《金钱关系》《货币崛起》等超级畅销书
21世纪被称为网络时代,但事实上,网络早已存在。从印刷术的诞生到网络社群爆发,在《广场与高塔》这本书中,弗格森通贯古今,以新奇的视角,为我们重铸了一个个有形的和无形的网络。从神秘的共济会、辉煌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复杂的萨克森—科堡—哥达邦联、举世闻名的剑桥使徒网络,到现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推特和脸书,作者以一个个引入入胜的故事,激发我们重新观察这些网络的运作及其建构的世界,重新看待我们习惯已久的世界观和它潜在的不同面貌。在社会网络兴起、衰落、再崛起的历史中,作者用丰富的图表与数据为我们阐释了网络、聚类等不同概念,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旧权力与新社交网络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并通过对比,为读者提供有关网络演变史的另类省思。
看到经济学人公众号推11月20日在上海直面尼尔弗格森的线下读书会,看到宣传图上马上面世的大陆译本,再望望手上还没有翻开的台版……促使我拿起这本书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对资产贬值的恐惧,哦不,是对知识的渴望。 本书是名符其实的大部头,英文版就有20万字,翻译成台版接近30万...
评分 评分 评分相对于传统的等级权力结构,技术已经极大地增强了各种网络的力量——但是这种变化的后果将取决于这些网络的结构、衍生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将互联网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与印刷技术对16世纪欧洲的影响做类比应该是最合适的。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就像路德时代的小册子和书一样...
评分看到经济学人公众号推11月20日在上海直面尼尔弗格森的线下读书会,看到宣传图上马上面世的大陆译本,再望望手上还没有翻开的台版……促使我拿起这本书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对资产贬值的恐惧,哦不,是对知识的渴望。 本书是名符其实的大部头,英文版就有20万字,翻译成台版接近30万...
《广场与高塔》,以广场喻无所不在的非正式网络;以高塔喻等级权力体系。二者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存在的形态,只不过以往历史学家对网络这个维度视而不见。这部史诗性著作,无论是地域、领域、事件,还是人物、家族,跨度都极为宽广,以网络视角重新呈现和解读历史,自光明会、共济会、宗教改革始,讲到21世纪脸书、推特革命,比特币。赫赫名人在不同网络中的隐秘行迹,冠冕堂皇的背后,世界运转的方式,古老与现代的相依相仿,读来引人入胜,也带来新的认知和启发。本书在书写上,既有历史学家自有的功夫,又有社会科学方法,使用SNA(社会网络分析),呈现了丰富的网络形态,还采用明快流畅的公共写作方式,好看! 弗格森的新书,还是一如既往的引人入胜,翻译水准也很高,读起来没有明显的译作痕迹。有个建议,关于中国部分的阐述,建议对照英文
评分翻译真的糟糕…错译漏译数不胜数
评分囫囵吞枣看完,互联网那段有意思
评分历史故事串烧。别人切橙子竖着切,作者别出心裁横着切。你再怎么切,它还是那些事,切不出花儿来。可我本希望看到一朵花的。
评分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第一,本书两个核心概念:广场代表分散的网络,高塔代表集中的等级结构。这两种组织形式彼此互动和竞争,共同塑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第二,这本书的格局非常大,它是从网络的角度把古往今来人类的历史重新书写了一遍。作者指出,我们先后经历了两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网络化时代。第一个网络化时代,发生在15世纪印刷术传入到欧洲以后。第二个网络化时代就是我们现在,从20世纪70年代互联网出现一直到今天。第三,这本书给硅谷精英和主流历史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弗格森提醒我们,通过了解网络在历史中发挥的作用,我们才能警醒今天的社交网络带来的负面后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