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之歌

蟋蟀之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時報出版
作者:孫石熙
出品人:
页数:304
译者:胡椒筒
出版时间:2019-11-26
价格: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57137969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孙石熙
  • journalism
  • 韩国
  • 现实主义
  • 文学
  • 经典
  • 成长
  • 乡村
  • 昆虫
  • 自然
  • 儿童文学
  • 短篇小说
  • 美国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揭發醜聞、針砭時弊的韓國王牌主播

走過MBC罷工,帶領JTBC崛起

孫石熙實現新聞公正的自由之路

◆韓國「最具影響力媒體人」孫石熙唯一親筆自述

◆韓國絕版超過10年經典,首度以繁體中文版重現

他曾是MBC當紅主播,卻因領導、參與罷工而被捕入獄

他帶領JTBC揭發朴槿惠閨密干政、文在寅接班人性侵等重大事件

孫石熙何以成為韓國最具公信力的新聞人?

他親筆寫下一路走來,如何對抗威權、堅守初心。

◎關於新聞公正性與自由──

若真相在媒體足以揭露的範圍之外,至少也該提出質疑。

我們真正該羞愧的是,媒體已經超越了應聲蟲的程度,

就算有機會提出質疑,仍選擇沉默。

◎談到民主之於人的價值──

人們會去關注這個國家的政治是否只換湯不換藥,

我們必須守護自己,守護實現民主社會的價值,

這與誰做了總統無關。

擁有這樣的標準,才足以證明我們堅信的並非愚昧,而是明智的選擇。

◎回想參與罷工、禁錮鐵窗的日子──

「力爭公正報導」的50日罷工,以手銬強制終結。

不論結果如何,勝利都是屬於我們的,

因為我們是對的,這就是事實,

真相既單純又美好,唯一需要的是堅守住它的勇氣。

在媒體競爭的戰場上,若只注重收視率,

只會徹底斷送批判監督、重視公共性的理念,

因此,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把我們的歌唱下去。

本書在韓國出版於1993年,書名正是以蟋蟀嘹亮、不停歇的叫聲,比喻新聞人當無畏權勢、勇不放棄、傳達真相的理念。這是孫石熙目前唯一一本親筆撰寫的著作,2004年後即在韓國絕版超過10年以上,今首度以繁體中文版形式重新問世。

孫石熙寫下此書時,正值1992年MBC工會罷工落幕之後,當時孫石熙37歲,他以青年的熱血與對堅持媒體公正性的熱忱,寫下走過的動盪年代及啟發,包括許多韓國歷史上重大新聞事件,以及參與罷工的經歷,堪稱一本韓國近現代史與韓國媒體發展史。

無論是過去或現在,臺灣或韓國,媒體受財團、政黨箝制,新聞娛樂化、假新聞等問題幾乎到了每況愈下的地步。藉由了解孫石熙對新聞一路走來的堅持與理想,做為臺灣讀者思考媒體處境與未來的借鏡。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孫石熙 손석희

1956年生於首爾,國民大學國語國文系畢業,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曾任韓國誠信女子大學媒體交流學科教授。

1984年進入MBC電視臺擔任新聞部社會記者,主跑市政廳。1989年成為主播,因播報主要時段而家喻戶曉。1992年,他參與MBC罷工並擔任工會幹部,最後遭警方羈押,引發社會關注。

他在MBC主持的廣播節目《視線集中》與政論節目《100分鐘討論》均膾炙人口,訪問政要、辯論時事,沉著犀利的主持風格,常讓準備不足的受訪者招架不住。

2013年,孫石熙離開MBC,加入《中央日報》旗下電視臺JTBC,擔任新聞部社長與晚間新聞主播,2018年成為代表理事社長。他主持的《JTBC新聞室》報導過多起重大事件,如揭發朴槿惠與崔順實洩密案,追蹤報導世越號沉船事件,訪問遭政要性侵的女性,掀起一股韓國政界的MeToo浪潮等,開拓新聞報導的全新視野,也讓他成為最受大眾信賴的媒體人,在「最具影響力媒體人」調查中,自2005年開始經常榮登榜首。

譯者簡介

胡椒筒 hoochootong

專職譯者,帶著「為什麼韓劇那麼紅,韓國小說卻沒人看」的好奇心,闖進翻譯的世界。

譯有《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那些美好的人啊》、《被提1992》、《信號Signal:原著劇本》等。

目录信息

導讀
新聞須引領公眾思考,讓世界得以轉變(駐韓獨立記者/楊虔豪)

推薦序
足以拉下總統、撼動社會的媒體人力量(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朱立熙)
真假難辨的社會,需要一個對自己誠實的新聞人(「轉角國際」專欄作者/阿潑)

各界讚譽

臺灣版序 歷史長河中,我曾經歷的短暫瞬間
前言 寫這本書

第一章 一路上,我所收穫的
關於陽光的記憶
一路上,我所收穫的
我的社會史時光之旅
咖啡瓶和女老師
臥室裡的秋日天空
父親的法,父親的小歷史
反重視形式論
我的病反而成為我的藥
業的法則,人世間的法則
告知女性
妻子,生命中可以承受之重
民主啊,求之於民
孩子不等人
後天性雜誌恐懼症患者
巧克力、糖果、部隊鍋
誰殺死了文森?
民族歷史研究會

第二章 再看一眼熄滅的火吧
一日不作,一日三食
選擇!星期六──美好嗎?
哈佛留學生與朝鮮族學生
節目終歸於「人」
報新聞都要背起來嗎?
正門前的臺上
文化中心可以成為超市
全能主播的薄命時代
乙淑島的故事
五大洋事件是他殺?
再看一眼熄滅的火吧
被墨水淹沒的63大廈
被真由美更改的開場白

第三章 蟋蟀之歌
世界上最沉重的絲帶
摯愛之歌,歌之舍廊
人心的軟體啊,正直的活吧
一九九二年秋,一季熾熱的抉擇
一九九二年十月二日
拘留所說明會
手銬遊戲
高尺洞的那些人
為了真正的「都大木」
蟋蟀之歌
保母詩人李幸子
開在哪裡都是花

第四章 布條下的希望
我們是無罪的
那臺美製食物處理機
正午的警報
內務整理的所思所想
布條下的希望
這個時代的神話──不勞而獲
九一一和一一九
必須抹去的紅字
今時今日的「燈明寺」
塞內卡的後裔──橘子族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据说这本书在韩国都没有再版,孙石熙说觉得没什么意义,所以十几年后还有台湾出版社要出觉得很吃惊。但所幸书里所写的1993年的事和今天比没什么太大区别。这个“所幸”可能就是韩国近代史的真相。罢工、反抗、阶级差异、社会压抑,真的一样。

评分

据说这本书在韩国都没有再版,孙石熙说觉得没什么意义,所以十几年后还有台湾出版社要出觉得很吃惊。但所幸书里所写的1993年的事和今天比没什么太大区别。这个“所幸”可能就是韩国近代史的真相。罢工、反抗、阶级差异、社会压抑,真的一样。

评分

据说这本书在韩国都没有再版,孙石熙说觉得没什么意义,所以十几年后还有台湾出版社要出觉得很吃惊。但所幸书里所写的1993年的事和今天比没什么太大区别。这个“所幸”可能就是韩国近代史的真相。罢工、反抗、阶级差异、社会压抑,真的一样。

评分

4.5/5。孙石熙1993年的自述,抛开序的前150页是自黑:讲述身为小孩、小学生、儿子、男人、士兵、丈夫、父亲、新闻主角等身份的私生活,比后面身为主播、罢工工会干部、囚犯、同事等公众人物的自白更动人心弦。在新旧时代转换过程中,更多是煎熬的自责。即使见证了419革命、516政变、64年学潮、朴正熙身亡、1212政变、听说了光州事件,也不是照搬历史的大叙述,而是以记忆中的白袍上的鲜血、卡车上的卡其色军服、催泪瓦斯中的太极旗、女兵们的哭声、站哨时听到的枪声、釜山市民对军人的臭脸、作战处通报“暴徒”的电报等,勾勒出韩国现代史的波澜。反倒是到了1987年6月,却只能以主播更多是观众的身份旁观那一个月街头的锋火。至于为本书写推荐序和短评的台湾人,可能没看完书,出现了“JTBC属三星、孙有博士学位”错误

评分

韩国媒体人从来都是不容易的,与政府斗,与财阀斗,还要与自己的良知斗。三十年前韩国遇到的种种问题,不正是现在我们所经历的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