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l-1980)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年轻时从事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在第二位夫人(一生共五位)琼的鼓励下开始写作。1930年迁居巴黎,此后的十年里,他同一些穷困潦倒的侨民和放荡不羁的巴黎人混在一起,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1934年在巴黎出版了《北回归线》,五年后又出版了《南回归线》。这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形成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与反叛,给欧洲文学先锋派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1940年米勒回到美国,住在加州的大瑟尔。在那里他创作厂“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和《春梦之结》,但由于被当做写“下流作品”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不能在美国出版。1961年经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出版,米勒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誉为自由和性解放的先知。
亨利·米勒的境遇让人联想起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和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但艾略特认为《北回归线》的深刻洞察力远远胜过劳伦斯,艾兹拉·庞德显然更加推崇米勒,他把米勒与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和伍尔芙相提并论。
一本肮脏又精致的圣经。 比起米勒,冯内古特只是黑色幽默段子手,巴勒斯只是擅长场景描写,更多反叛风格的作品总是败于幼稚和凌乱,像那个什么搏击俱乐部。 还可以想到图尼埃尔和博尔赫斯,一个沿着神话仪式,一个沿着书与历史,一个沿着性和婊子,同样是技艺的精湛,同样是人...
评分亨利·米勒想亲眼看着美国被彻底摧毁,他认为美国只是让人活着,而不阻止让人做自己,去思考(当时的社会状况),米勒在全书的始末都贯穿着讨论关于“活着”这一主题,什么才是活着?在米勒看来没有思想地活着,那不叫活着,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人必须要有思想,必须要有为践行...
评分亨利米勒的成名作是《北回归线》,无奈图书管里只剩《南回归线》,除了第一本脱离队伍之外,“情蚀三部曲”依然林立在架。估计学校那些伪geek还不知世间竟有此书。留心了一下作者的背景资料,吓我一跳,他所研究的东西真是风马牛不相及,考古,历史,哲学,神学,人类学,...
评分他说,我伸手去抓我要依附的东西——却一无所获,然而在伸出手去的当口,在努力去抓去依附的时候,尽管孤立无援,我却发现了我并未找寻的东西——我自己。 亨利·米勒说出了我这个笨人表达不出来的感情,我想他的目的达到了:让我们知道和他的痛苦比起来,我们的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