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探源

《辽史》探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苗润博
出品人:
页数:490
译者:
出版时间:2020-6
价格:68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144215
丛书系列:二十四史校訂研究叢刊
图书标签:
  • 辽史
  • 文献学
  • 历史
  • 史学研究
  • 苗润博
  • 宋史
  • 古典文献
  • 史源学
  • 辽史
  • 历史研究
  • 古代史
  • 中国史
  • 文献探源
  • 民族史
  • 史学
  • 学术著作
  • 断代史
  • 史料考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希望重新对元修《辽史》的史源问题加以全面检讨,其中的学术旨趣主要有三:其一,系统深入地考证《辽史》各部分的文本来源、生成过程、存在问题及史料价值,力图呈现《辽史》本身的生命历程,尤其注重对元朝史官编纂建构的叙述框架加以离析,开辟出全新的问题空间;其二,将《辽史》放置在整个中国古代正史文本生成、流变的大背景下,凸显其所具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意义,推动正史史源研究走向精耕细作;其三,透过《辽史》这一典型个案,对传统的史源学研究作方法论层面的反思,探索历史学视野下文本批判的可能路径。始于《辽史》,而不止于《辽史》,是书中一以贯之的追求。

作者简介

苗润博,河北张北人,1989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雅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宋辽金史、历史文献学。

目录信息

緒言
第一章 遼金兩朝的遼史編纂與流傳
第一節 遼朝歷史撰述的衍變過程與自身特點
第二節 金修《遼史》考辨
第二節 元末所據遼金舊史之來歷
第二章 元修《遼史》史源通論
第一節 紀
第二節 志
第三節 表
第四節 傳
第三章 《天祚皇帝紀》
第一節 取資《契丹國志》說質疑
第二節 採摭金朝實錄考實
第三節 遼《皇朝實錄》所記天祚朝史事鈎沉
第四章 《營衛志》
第一節 宮衛門:斡魯朵制度文本來源蠡測
第二節 行營門:契丹捺鉢研究基礎文獻重審
第三節 部族門:《遼史》部族敘述框架的衍生
第五章 《兵衛志》
第一節 序文剖析
第二節 兵制門所見南北文獻系統之雜糅
第三節 巧立名目:卷中、卷下的生成過程
第六章 《地理志》
第一節 從《遼史》內證看《地理志》主體部分之史源
第二節 陳大任《遼史》與元人所記遼朝地理知識的文本渊源
第三節 《地理志》所見元末史官之增纂
第七章 《禮》《樂》《儀衛》三志
第一節 從遼金舊籍到今本《禮志》
第二節 樂制延續抑或文本抄襲:遼樂研究基礎再檢討
第三節 抄撮充湊的另類儀典:《儀衛志》批判
第八章 《食貨志》
第一節 史源分梳
第二節 錯謬例析
第三節 文獻價值
第九章 “西遼事迹”
第一節 作爲“史料”抑或“文本”的西遼事迹
第二節 西遼事迹的文本結構與叙述邏輯
第三節 西遼史事如何進入元修《遼史》
餘論:漢字書寫的中亞史——西遼事迹文本特質的生成
結語
一、走出元人的遼史觀
二、正史的祛魅
三、史源學研究的舊與新
附録一:有關《裔夷謀夏録》諸問題的新考索
附録二:遼代帝王簡謚鈎沉———以王士點《禁扁》爲中心
附録三:《説郛》本王易《燕北録》名實問題發覆
附録四:《遼史補注》與史注傳統
參考文獻
後 記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苗润博的新著《〈辽史〉探源》,全面检讨了元修《辽史》的史源问题,系统考证了《辽史》各部分的文本来源、生成过程、存在问题及史料价值,并将《辽史》放置在整个中国古代正史文本生成、流变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同时尝试通过...

评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苗润博的新著《〈辽史〉探源》,全面检讨了元修《辽史》的史源问题,系统考证了《辽史》各部分的文本来源、生成过程、存在问题及史料价值,并将《辽史》放置在整个中国古代正史文本生成、流变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同时尝试通过...

评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苗润博的新著《〈辽史〉探源》,全面检讨了元修《辽史》的史源问题,系统考证了《辽史》各部分的文本来源、生成过程、存在问题及史料价值,并将《辽史》放置在整个中国古代正史文本生成、流变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同时尝试通过...

评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苗润博的新著《〈辽史〉探源》,全面检讨了元修《辽史》的史源问题,系统考证了《辽史》各部分的文本来源、生成过程、存在问题及史料价值,并将《辽史》放置在整个中国古代正史文本生成、流变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同时尝试通过...

评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苗润博的新著《〈辽史〉探源》,全面检讨了元修《辽史》的史源问题,系统考证了《辽史》各部分的文本来源、生成过程、存在问题及史料价值,并将《辽史》放置在整个中国古代正史文本生成、流变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同时尝试通过...

用户评价

评分

系统、深入地反思了史源学研究的方法,并有意识地予以提炼和总结,是此书最为突出的价值。作者文献功底极佳,对宋辽金元文献均很熟悉,故而论述多有阐幽抉微之妙笔。但中华书局的编校作得不够细致,标点和文字都有小错误。

评分

功夫淳厚

评分

《辽史》史料来源有三:一是耶律俨《皇朝实录》和陈大任《辽史》,二是宋朝系统文献,三是元朝史官的拼凑。能从支离破碎的史料中建构起《辽史》史源的大厦,令人佩服。

评分

本人作为一个学计算机的,读完润土的大作,居然对《辽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我而言实属意外。 另外说一点,我从中华书局官方店购买了此书,感觉纸质太次,希望下次印刷有所改善。

评分

记得论坛中党老师说的那句话:“史源学仍是史料学的一种,是史家对史料处理的技艺之一,这种技艺很重要,但并不是全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