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华语科幻代表作家,出版小说医院三部曲、轨道三部曲、《火星照耀美国》、《红色海洋》、《宇宙墓碑》、《独唱者》、《再生砖》等十余部,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世界华人科幻文艺奖、全球华人科幻星云奖等。作品被译作英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等。现在新华社工作。
《地铁》是华语科幻代表作家韩松“轨道三部曲”的经典开篇,由五个相对独立而又遥相呼应的章节组成:《末班》写公务员老王窥见地铁里很多奇怪矮人把同车人都装进瓶子里运走了;《惊变》里另一辆地铁进入永无尽头的运行隧道,拥挤在车厢里的乘客从人变为非人,“进化”或“蜕变”为新的物种;《符号》描绘看似不久的未来,一群人为了探究地铁之谜,进入废墟般的地铁隧道,大概了解到公司化的政府所主持的“地铁”工程实为“宇宙化”历程中的一次灾变;《天堂》写地铁里幸存的后人类物种,试图重返地上天堂,但经过进化的鼠类已经捷足先登,占据了人类的废墟;《废墟》写小行星上的人类后裔,派遣一对少男少女,重返地球大陆,想要破解人类文明灭亡之谜,但与其说他们最终了解真相,不如说陷入更深广的幻象之中,少男在小说最后一刻,“发现什么也不存在”。
在地铁的世界以及它所表征的空前繁荣景象背后,韩松却揭示给我们看梦魇一般的秘密。正如学者宋明炜指出的,“寓言式的现实批判精神,还应放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中观察。韩松的文学想象所承续或直接对应的,是鲁迅。……更为深切的意义,在于弥漫在整个叙事中的对‘虚无一物’的执着。地铁未来史的叙述,始于对‘虚无一物’的恐怖体验,终于对‘什么也不存在’的发现。”
韩松有一种极其特别的“幽黯意识”,从中延伸出一个大历史思维的脉络,并以一种外太空的视角观察着当今这个世界的文明。
——王德威
我写的是二维科幻,韩松写的却是三维科幻。如果说中国科幻是一个金字塔,二维科幻是下面的塔基,而三维科幻则是塔尖。
——刘慈欣
就思想深度而言,在当今中国科幻界,韩松允执牛耳。
——江晓原
韩松作为宇宙的观察者和预警者,对文明葆有批判性反思。
——戴锦华
种种繁华物象,文明盛事,颓靡废墟,穷尽宇宙的上下求索,犹如鲁迅《墓碣文》所写:“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这样一种深渊的虚无体验,韩松写进未来人类的退化、蜕变,宇宙和人心无边无际的黑暗,与鲁迅文学息息相关。
——宋明炜
科幻作家韩松的《地铁》包含5个独立成文的中短篇故事,每篇故事的人物之间会有隐秘的关联。比如,上一篇的配角或龙套是下一篇的主角,上一篇的主角成为下一篇人物口中提及的背景。故事也有共同的线索,譬如C公司、人形项链,譬如时而成为杂志,时而成为地图,时而又成为技术手...
评分《地铁》这本书,生来就带着困难。 不是因为韩松被看作科幻作家,虽然科幻小说卖得不好;也不是因为韩松常被称作晦涩,其实他其人其文更有一种令人惊讶的直白。《地铁》的困难,在于不易被人接受,在于一只游离在外的眼。 韩松其人,眼神不犀利,甚至在某个时候的镜头下,凝...
评分刚刚从当当网买来《地铁》还没来得及看,无法全面地点评此书,在这里想谈谈自己对“果壳阅读”的一些看法: 包括这本《地铁》在内,“果壳阅读”目前已经推出了四本书,其余三本书《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和《吃的真相》,都是科普类书籍,作者...
评分年底特别忙,但是收到这本书还是很兴奋,毕竟在很多书评上都得到很高评价,所以在出差途中仔细拜读了。去程一遍,回程一遍。 说实话,第一遍读完以后,有些失望。为什么?文字太华丽,太刻意,刻意到有些拧巴的程度。虽然绝大多数句子是短句,但是读着费劲,因为修饰太过。而...
评分去年抱着“收藏”的态度买下《地铁》。盘算着,这其中的故事都读过了,有些还不止一遍,便翻翻了事,没想到逐行逐句地去读。 前几日一天晚上,吃完自己煮的乌冬面,某种着魔的感觉又回来了。 《末班地铁》、《地铁惊变》、《符号世界》、《天堂里没有地下铁》……头四则的故事...
象征意义太多了
评分看完了,看完就理解评论为什么两级了,确实不太好读,从内容到文字。几乎每页都有不认识的,以至于看到一半兴致勃勃的开始查百度,标读音和释义。文风方面,开篇几页像大侠一样的文风是最初印象,后面适应了之后,就觉得比喻用的很个性化,常常想“这个人怎么用这样的词儿描述这个事”。内容方面,一般科幻都是对太空啊,地底呀之类挺远的幻想,这本书如其名就是从地铁开始——地铁算是很近的东西,竟然能想出这么多东西来,到人类结束,中间有人类百态,也有人类是谁人类从哪来人类到哪去的终极问题,哈哈哈。尤其越到后面越细思极恐。看完最后一页是礼拜五的早上上班的地铁里,中间宣武门四号线换乘二号线的一段,早高峰源源不断的人拥到一个通道只能并排五个人的向上走的楼梯,所有人压着步子一级一级的蠕动,像虫子一样。
评分象征意义太多了
评分虽然2011年前后就听说韩松老师,但最近才第一次读他写的作品。这本书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纪录片。“未来难以改变”。《符号》和《惊变》能读下去,再后面的部分,我读不太下去。
评分后3个故事有些冗长不过我就是喜欢这种调调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