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以及《局部》系列等。
与陈丹青重访文艺复兴
1.5亿人次观看,豆瓣高分艺术纪录片《局部》内容全收录
翻越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与拉斐尔,仰望意大利湿壁画
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三季的讲稿,作者寻访意大利教堂、修道院,聚焦凝固于墙上的湿壁画。“文艺复兴三杰”常被比作高峰,作者却将“次要作品”与它们的创作者娓娓道来:“大名鼎鼎”的乔托与师傅“牛头”契马布埃,落拓不羁的马萨乔与气息高贵的马索利诺,可敬的乌切洛与可爱的老利皮,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的弗朗切斯卡与美第奇-里卡迪宫的戈佐里,以及那些无名的工匠……千百幅湿壁画既是君王与臣民的教科书,又是图像的狂欢。在不用透视法的中古时代,这些工匠显示了绘画的另一种维度,另一种理性,更饱满,更开放,更接近现代性。艺术不是进化链,不要以为越是后来的艺术,越是好。
当我亲身站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被几千年以来人类艺术的珍宝所包围,才真实地感受到了那种冲击力。精神上的震撼所带来的晕眩几乎是生理性的,时间、空间消弭了,意识想要挣脱出肉身的束缚,与美融为一体。我几乎同时体会到了优美与崇高,这是艺术给我最直观的感受。 有人认为...
评分在《回顾展的回顾》一文中,陈丹青谈到欧洲上半时的绘画传统是小孩子的看。“小孩怎样观看呢,即自发的,但非‘科学’地状物的欲望,例如只看物象轮廓(用简单的线条‘表意’),而且是局部地看(画左眼时不顾右眼,画后面时不顾前面等等),诸如此类。” 局部英译,Local Pers...
评分在局部第三季中,陈丹青终于将底牌托出,以“文艺复兴湿壁画”为讨论对象触及了绘画艺术的本质。触及本质的过程是节目中一连串飘忽游移的叙述,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核心论点——批驳艺术进化论、赞扬工匠和欣赏物质性。 批驳艺术进化论:无论是昆德拉的“上下半时”概念还是对中世...
评分在局部第三季中,陈丹青终于将底牌托出,以“文艺复兴湿壁画”为讨论对象触及了绘画艺术的本质。触及本质的过程是节目中一连串飘忽游移的叙述,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核心论点——批驳艺术进化论、赞扬工匠和欣赏物质性。 批驳艺术进化论:无论是昆德拉的“上下半时”概念还是对中世...
评分高清投屏刷了几遍还念念不忘,通勤路上又回听音频,阅读则是另一种体验了。因为书有重量,物理的存在感强化了某种拥有感,哪怕只是印刷品,哪怕只有局部。
评分看《局部》第一季的时候,我想,我不再奢望画出华丽精美的画了。到了第三季,我对圆熟精巧真的失去了兴趣。看画只是为了看看画画的那个人,究竟有没有魔法。
评分这是局部三季中最爱的一季,因为足够focus又足够丰富,且不落俗套。没能去参加这次局部图书系列的首发仪式,据说有一个关于北朝壁画的短片,真希望陈丹青有时间能够好好讲讲中国人自己的壁画,敦煌可能是太深太广且讲的人太多,其实山西访寺观壁画一如在意大利寻访湿壁画一样的有趣呢。
评分这是局部三季中最爱的一季,因为足够focus又足够丰富,且不落俗套。没能去参加这次局部图书系列的首发仪式,据说有一个关于北朝壁画的短片,真希望陈丹青有时间能够好好讲讲中国人自己的壁画,敦煌可能是太深太广且讲的人太多,其实山西访寺观壁画一如在意大利寻访湿壁画一样的有趣呢。
评分高清投屏刷了几遍还念念不忘,通勤路上又回听音频,阅读则是另一种体验了。因为书有重量,物理的存在感强化了某种拥有感,哪怕只是印刷品,哪怕只有局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