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5-03-31
大分流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洞见还是蛮有意思的 但过于强调偶然性了
评分作者行文爱用双重否定,阅读起来比较费劲。观点就是质疑了传统的一些大分流的观点,比较注重地理等偶然因素来解释。
评分洞见还是蛮有意思的 但过于强调偶然性了
评分观点并不复杂:西方和东方在1800年出现大分流,西方打破了斯密式增长的限制,仅仅是凭借发现新大陆、相对落后的土地集约利用方式和能源,于是“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会导致日后大上许多的差异”。 彭慕兰征引了大量二手文献,对中国、日本、英国、印度的土地粮食奢侈品能源消耗等作量化分析,虽然有其科学性,而且的确非常需要耐心,但是这部分过于枯燥,又由于材料的任由作者选择,未必贴合现实。
评分作者行文爱用双重否定,阅读起来比较费劲。观点就是质疑了传统的一些大分流的观点,比较注重地理等偶然因素来解释。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6年起),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2013—2014年)。1980年于康奈尔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于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史景迁。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代表作有《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获1994年费正清奖)、《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大分流: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获2000年费正清奖)等。
★费正清奖得主彭慕兰经典代表作,资深译者奉献中文世界全新译本
.
《大分流》是加州学派代表人物彭慕兰的代表作,畅销20年而不衰。
在这本书中,基于大量的材料,彭慕兰考察了旧世界欧亚两洲各个主要国家及其核心地区经济发展,探讨了一系列影响现代世界经济形成的关键问题:为什么英格兰没有成为江南?为什么中国和欧洲为什么走上了不同道路?在彭慕兰看来,1750年,英格兰和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在人均预期寿命、农产品市场、劳动体系、土地利用、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等方面非常相似。中国和日本核心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并不比西欧差,整个18世纪旧世界的核心地区都面临着土地密集型产品的局部短缺。东西方走在大体相近的经济发展道路上,西方并无明显优势。
欧洲在19世纪与旧大陆的分道扬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欧洲在煤炭资源方面享有地利,煤炭替代了木材,有利于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增长。同时,由于跨大西洋贸易的展开,新世界(美洲)比任何亚洲周边地区都更能为欧洲提供发展所需的初级产品。大量输入的外部资源使西北欧克服了自身的生态限制,人口急剧增长,制造业进一步专业化。煤炭、新世界和全球形势相结合,共同让欧洲沿着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节省劳动力的道路往前走。与此同时,亚洲的经济发展却陷入停滞。东亚经济核心地区被迫走上了劳动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的道路。
进入21世纪以后,500年前大分流开创的世界经济是否已经终结?
彭慕兰的《大分流: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早已为人所知。这部著作问世于2001年,中文版曾由史建云翻译并于2004年正式出版,当时已引起国内外不少争议与延展性的讨论。今年,由黄中宪翻译(2019年重版),成为理想国系列并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再版,一本20年前的书,何以...
评分 评分 评分大分流讲了一个什么东西?全文建立在无数个小论证之上,穿插着各大文明区域的相互比较,最后得出终极的大结论:即推翻那种唯结果论的西方中心论,提出中国模式(以江南为例)和西欧模式(以英格兰为例)的分流出现时间晚至十九世纪中期,在此期间,中西的经济发展路径都是相似...
评分大分流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