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与中国文化 (平装)

士与中国文化 (平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英时,原籍安徽潜山,1930年生,香港新亚书院文史系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1987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讲座教授。2001年从普林斯顿大学退休。著作包括《汉代中外经济交通》(英文)、《后汉的生死观》(英文)、《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现代儒学论》等多种。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余英时
出品人:
页数:579 页
译者:
出版时间:1987-12
价格:9.2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03293
丛书系列:中国文化史丛书
图书标签:
  • 余英时 
  • 现代历史观 
  • 得到 
  • 历史 
  • 儒家 
  • 余英时:中产阶层 
  • 中国文化 
  • ☂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士与中国文化》由余英时等编写。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看结构,是想写一部关于士”的中国文化史,但作者对”士“的理解和梳理并不像其学术后期那么清晰系统(如《朱熹的历史世界》),仅有的观点亦未能贯穿一致,第三章之后的专题,支离破碎之处甚多、勉强之文甚多。第一章《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算是绪论,着力最深;第二章...  

评分

探讨一个业已不存在的实体,而暗暗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评价和希望,这大约是余英时先生《士与中国文化》能够唤起诸多读者共鸣的原因。今就《士与中国文化》一书敬陈鄙意若干。 一   余先生兼通中西之学,《士与中国文化》一书正如他在引言中所说,要“在西方文化的对照之...  

评分

前两天Laputa君说这本书分析得很精彩,但是总是让人觉得有点怪,大概是因为在用西方的理论解释中国古代的东西。 桃子毛君说现在P大中文系的古代文学研究并不像西方汉学那样注重理论,而就是在研究文学史。 我则想起了列文森君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里写道,当经书仍然是...  

评分

余英时先生是学贯中西的人,他的附会韦伯的那章固然没能看懂,先秦、两汉、汉晋几章饶是我有一定中国思想史基础,也有很多新的收获。一般来说,士人这个阶层是和教育相关的,在春秋中后期以前,教育是和贵族阶层绑定的,因此春秋以前的士地位的尊崇性一言可知。自孔子以后,贵...  

评分

本書名為《士與中國文化》,實則上起先秦,下至1930-40年代現代知識人代士而起。作者考察了士人之簡史:先秦遊士,秦漢吏與師,魏晉南北朝名士和高僧,隋唐除了佛教徒還有詩人文史如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宋范仲淹到近代梁啟超。正如韋伯考察ideal type of social action,作...  

用户评价

评分

#余先生虽说是站在现代历史的关照下考察中古之前士人的历史形态,但儒学关怀还是很浓厚的,不愧是钱宾四先生的高足。对历史上之士人描述者,乃是对中国文化之一份亲切的关怀与期望,这与当今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殊表现相对照很有趣。追加一句话,不管“士”之出身于何种阶级,他总是不断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评分

#余先生虽说是站在现代历史的关照下考察中古之前士人的历史形态,但儒学关怀还是很浓厚的,不愧是钱宾四先生的高足。对历史上之士人描述者,乃是对中国文化之一份亲切的关怀与期望,这与当今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殊表现相对照很有趣。追加一句话,不管“士”之出身于何种阶级,他总是不断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评分

#余先生虽说是站在现代历史的关照下考察中古之前士人的历史形态,但儒学关怀还是很浓厚的,不愧是钱宾四先生的高足。对历史上之士人描述者,乃是对中国文化之一份亲切的关怀与期望,这与当今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殊表现相对照很有趣。追加一句话,不管“士”之出身于何种阶级,他总是不断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评分

这个版本只有八篇,写于不同年代,但是按照内容的历史年代排序,因此读来感觉常变,而且前几篇多有内容与引述的重复,比如由于没有人格化的上帝,也没有类似教会的组织,士所可秉持的唯有道,但是道又缺少统一的定性,因此加强个人的自我修养来维护道的尊严,由此走上内圣的道路,这个观点多次出现。第四篇阐述循士的阶层之一循吏兼有吏与师两个身份,肩负政与教两种职责,后者永远大于前者,是大传统的传播者。而对于挂王道头卖霸道肉的朝廷来说,又总是很尴尬。六七两篇谈魏晋士人,系作者年轻时的力作。第八篇极为铺陈,但上中两篇宗教伦理的入世化与下篇商人精神似乎没写出必然的联系。作者自然是具有国际学术眼光的人,全书引用最多的是韦伯的观点,比如大传统和小传统的概念。谈宗教也常和加尔文教派做比,儒家存天理灭人欲与清教徒“天职”的对比

评分

#余先生虽说是站在现代历史的关照下考察中古之前士人的历史形态,但儒学关怀还是很浓厚的,不愧是钱宾四先生的高足。对历史上之士人描述者,乃是对中国文化之一份亲切的关怀与期望,这与当今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殊表现相对照很有趣。追加一句话,不管“士”之出身于何种阶级,他总是不断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