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者

寄居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严歌苓,旅美著名青年女作家。生于上海。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岁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写作硕士学位。此后的十年间,她写出了《天浴》、《扶桑》(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人寰》(获台湾中国时报 “百万长篇小说奖 ” 以及上海文学奖)、等多部引起海内外读者关注的长中短篇小说。《少女小鱼》(根据此作改编的电影获亚太影展六项大奖)、《女房东》、《人寰》等获得了一系列台湾文学大奖,其中《天浴》由陈冲拍成电影后获金马奖7项大奖和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十大最佳影片奖。

出版者:新星出版社
作者:[美] 严歌苓
出品人:
页数:269
译者:
出版时间:2009-2
价格:27.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2256149
丛书系列:严歌苓文集
图书标签:
  • 严歌苓 
  • 小说 
  • 寄居者 
  • 上海 
  • 中国文学 
  • 爱情 
  • 犹太人 
  • 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严歌苓2009年最新作品,继《小姨多鹤》之后的最新长篇小说作品。

故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的上海,由女主人公“我”在晚年讲述给一位传记作者听。

“我”在1939年的上海,爱上一名刚刚逃离集中营上岸的犹太男子。那时赶上约瑟夫·梅辛格臭名昭著的“终极解决方案”就要实施,为让爱人去美国,“我”临时在上海抓了个救星——另一位美国青年——做自己的丈夫。

乱世中,小人物们开始一串连环套式的命运救助,最后,“我” 用“爱人”的钱赎救了“丈夫”,用“丈夫”的护照让“爱人”脱险,同时,以毁掉对爱情的原始理解和信念的方式,去实现了爱情……

故事结局在爱情的部分出人意料,令人叹惋。

一位世界报业大亨的生死前传,写在1942年的上海。

一位单纯、忧郁、文艺气质的犹太难民,从残酷的追杀中幸存,却听见自己爱情的挽歌,响在1942年的上海。

一位生在美国,长在上海的钢琴女郎,在背叛与热恋之间,良心与梦想之间疲于奔命,最终留在1942年的上海。

书中有亚洲人欧洲人美洲人,上海人苏北人客家人,血淋淋的战争年代里,没有人能逃脱“寄居”的命运。大上海,小世界——爱情与信仰,忠义与背叛,自我追寻与自我迷失,都在其中。“上海在二三十年代是最不古板的地方,全世界的人想在道德上给自己放放假就来上海。”

这部作品是严歌苓在题材、写作手法和女性角色塑造上又一次新鲜成功的尝试。同时,小说延续了作者独特的自述式与视觉化的叙事风格。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读这本书的时候,突然心里就想起托马斯沃夫沃在《天使,望故乡》中的一句话:我们之中有谁真正知道他的弟兄?有谁探索过他父亲的内心?有谁不是一辈子被关闭在监狱里?有谁不永远是个异乡人,永远孤独? 这要从何说起呢?严歌苓从60多年前的上海说起,“就是一船一船的犹太难...  

评分

严歌苓的文字包含着民族与炮灰的气息,就如同她的笔触一般(有人指摘出严歌苓真实的生日是水瓶座,遂把天蝎座三字删之,其他勿虚更改),即使是爱情也充满了毁灭性与战火咆哮的美感,如同焰火,烧的愈疯狂,过后碎如尘埃,依然让人有回味的快感。 用开放式的结局,供人揣测和...  

评分

提起抗日战争,我们会想起什么?地雷战、青纱帐、小米加步枪、华北平原上的堡垒,行为不端的汉奸、以及大义凛然、临危不惧的抗日英雄……在我们被过滤的历史书中,这些元素快成为我们记忆的“标准像”,即使近些年,开始有“楚云飞”混迹于“李云龙”式的英雄队列,也始终不过...  

评分

一女,玫,出生在旧金山唐人街的中国女孩,少年时代回到中国上海。 两男,彼得,从奥地利逃至上海的犹太难民;杰克布,少年时代已移居美国的犹太人。 他们都是寄居者。都是受难民族的一份子。 彼得曾是玫的理想,仰视而有距离,就像艾希礼之于斯佳丽;杰克布就像玫自己,喜欢...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世俗的严歌苓终于狠狠小资了一把。

评分

“像中华民族犹太民族这样灾难深重的,因为长年缺乏安全感,有一个共同的特性是给自己留后手,例如存金条,置房产,多生娃。这些简直让我看到泪奔。我们利用赚钱生娃的业余时间训练一下自己的小心脏好吗?人活着,总要信,不是吗? “

评分

一个挺烂的故事,但架不住严歌苓老师文笔了得。

评分

我結束大學之後的第一本小說,身也飄搖,心也飄搖,空氣也飄搖,未來也飄搖。有人告訴我我註定飄搖一生。

评分

虽然是大背景下小故事,但有大趣味。困惑我的是写法。严歌苓采用了当事人五十多年后接受采访的口述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这就产生了大纰漏。因为那个“我”不是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而是亲历之后的旁观。这决定了故事的叙述基调应该是缓慢的、有切身感的,可在严歌苓笔下,“我”几乎没有因年龄带来的阅历和体悟,于是整个故事就显得有些空洞和幼稚了。——因为情态不对,成了小女人的大故事,而不是老女人的老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