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四岁丧父,童年的苦难和母亲的悲惨命运影响了她的一生。
杜拉斯以小说《厚颜无耻之辈》(1943)开始她的文学生涯。她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尤其注重文体,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早期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充分反映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琴声如诉》(1958)等作品则善于打破传统的叙述模式,把虚构与现实融为一体,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绘贫富对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独特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最终,杜拉斯在1984年凭借《情人》收获了法国最高文学奖项——龚古尔奖。
“我读到了王道乾先生译的《情人》,又知道了小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文字境界。”
——王小波
★ 影响王小波一生的经典小说,王道乾经典译本
★ 新锐画家 CiCi Suen 创作封面 × 全彩 布面精印
★ 杜拉斯代表作,龚古尔奖获奖作品,《费加罗杂志》评选的百年十佳龚古尔奖小说
★ 关于一个女孩的成长与蜕变,爱情和写作
★ 传世经典影片《情人》,梁家辉出演男主角
★ 本书同时收录了中篇小说《乌发碧眼》,王小波的《我的师承》、导读文章《人们为什么不怕杜拉斯了?》
…………
内容简介: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那一年,“我”十五岁半,在湄公河上邂逅了“我”的情人,这是一段无所顾忌又注定无疾而终的爱情故事……
是在烟雨迷蒙,氤氲雾气的寂寞午后翻阅杜拉斯的《情人》的。初读时的吃力源于人称的随意更换和时空的不断变化。零零碎碎的句子背后可能是深可悲戚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我已经老了”,扑如其来的感觉无法形容,夹杂着惊叹、凄凉、绝望和油然而生的自怜甚至自恋。无以言说的...
评分杜拉斯的描述的爱情,一点也不美。 就像她母亲买下的那块,不能生长粮食的盐碱地。或是被洪水冲刷过的湄公河,飘荡死鸟、死狗、淹在水里的虎、水牛、溺水的人、捕鱼的饵料、长满水风信子的泥丘…… 这是什么样的爱情啊,一个可怜兮兮的白人女孩,整日面对残暴的大...
评分临睡觉的时间还剩90分钟,看部电影容易睡着,美剧又提不起兴致,网上还有人聊天,只好翻翻硬盘里的书,挑了《情人》来看。 看《情人》颇似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无奈许愿,就像我这么个算爱看书的人,从是十年前知道有杜拉斯到现在,这也只是第一次从头到尾看这本书,每次都只是翻开...
评分故事 情人的故事杜拉斯不知道写过多少遍。最明显的有三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在很多的小说里也有影子,比方她的第一本书,《厚颜无耻的人》。同时,在这几本里又有她其他小说人物的原型,比如《副领事》。我觉得很奇怪。杜拉斯一生经历丰富坎...
评分一直以为,杜拉斯的小说无论是它的主题还是叙事,都并不是能轻易被读者接受或是被广泛阅读的。但是我在大学时买到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情人·乌发碧眼》,已经是第11次印刷了。如今又重新装帧出版,追捧的人依然不减当年的热情。 6年的时间,一直不断尝试阅读这本书,一...
我的魂儿又被勾走了
评分《情人》这篇,让我好难过。“后来,她哭了,因为她想到堤岸的那个男人,因为她一时之间无法断定她是不是曾经爱过他,是不是用她所未曾见过的爱情去爱他,因为,他已经消失于历史,就像水消失在沙中一样,因为,只是在现在,此时此刻,从投向大海的乐声中,她才发现他,找到他。就像后来通过小哥哥的死发现永恒一样。”不过,《乌发碧眼》这篇,让我好迷惑
评分确实不好读……
评分其实没怎么看懂
评分在《情人》中,“我”与杜拉斯的个人生平重叠在一起。我们不需去探究故事中,哪些是真实的亲身经历,哪些是虚构的文学创作,重要的是感受那喷涌而出的爱欲,渴望被他人关注、渴望爱、渴望性、渴望钱、渴望更好地活着。有时爱是一种谎言、扭曲,是通过爱情之名达成的自恋。在《乌发碧眼》中,杜拉斯故意将叙事主体写的漂移不定,并让故事中的时间、空间逃脱于常规的线性排列程序之外。她不求最大化读者受众,而是求最大化的自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