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山真男(1914-1996)日本著名的政治思想史学者。1950年至1971年任东京大学法学部教授;并获得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分别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和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4年成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其重要著作有:《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1952年)、《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1956年-1957年)、《日本的思想》(1961年)。《战中与战后之间》(1976年)、《从后卫的位置出发》(1982年)、《读(文明论概略)》(1986年),《忠诚与叛逆——转型期日本的精神状态》(11992年)、《丸山真男集》(全16卷、别卷1,1995-1997年),《丸山真男座谈》(全9卷,1956年起出版)以及《丸山真男讲义录》(7卷。1998年)。
《日本的思想》是丸山真男的经典名篇。它对日本近代思想史上的各种重大问题,如天皇制、思想的杂居性、传统与现代化、革命……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放到整个日本思想史的广阔视野下来讨论,概括出日本思想的一些结构性特征,对我们了解日本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书措辞之艰涩,让笔者不禁数次质疑至今所受的学术洗礼。 其体验就如同阅读未经改写的成文法原文,即使拿辞典查阅出每个单词的释义,仍很难在脑中构架有效的逻辑回路。 简直不敢想正在读的书是已译成母语的版本。 有关《日本的思想》一文,就笔者所能理解,简而言之—— 日本...
评分一个星期以前,读完了《日本的思想》,没有足够的把握写好一篇读后感,因为它真的很难懂,不仅因为它包含的内容多而零碎,更因为句子的晦涩与复杂。尽管这本书最初始的翻译版本是研究生们在日本思想史课程上的作业,但经过了学者们几次校对与易稿,最终初版的版本已经与第一版...
评分丸山真男是现代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按照其学生、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平石直昭教授的说法,丸山整个青年时期,“从德国的观念论、马克思主义、英美民主主义、近代政治学、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各种各样的源泉中吸收营养,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与学问(序言页2-3)”,战后“寻...
评分这本书虽然论述有点散漫,但思路还是很清楚的。(依愚管见,日本人的著作都有点“啰嗦”)以下是我的笔记。 他提出的核心问题是,日本的现代思想在根本上是没有构造的,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这不是说现代日本没有思想,思想是有的。不仅是日本传统的思想,外国的思想经过引...
评分本书措辞之艰涩,让笔者不禁数次质疑至今所受的学术洗礼。 其体验就如同阅读未经改写的成文法原文,即使拿辞典查阅出每个单词的释义,仍很难在脑中构架有效的逻辑回路。 简直不敢想正在读的书是已译成母语的版本。 有关《日本的思想》一文,就笔者所能理解,简而言之—— 日本...
对丸山真男来说,日本传统无法被标榜为鼓吹国粹的资源,反而是要被反复检讨与剖析的病症。他提出了一个词——“杂居性”,这个词不无讽刺意味地描绘了日本文化史进程中,对各种外来文化几乎反思的“拥抱”。无论是基督教还是进化论、佛教或者儒学,日本文化经常能够割裂其思想史的前提,将其作为零件源源不断输入,形成一种“我们已经了解了”的合拍。这一点颇可以和中国近代对于西学输入的状态作对比。另外,丸山真男认为,日本文学的诸多特点乃是在“家”与“官僚”夹击之下形成,毋宁说这些特点也是整个东亚文明的思维惯性;日本近代政治生活中由于责任分散带来的“无责任性”,在《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中检讨日军侵华的部分有更详细的论述。
评分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不是传统中国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更类似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样即继承也摒弃又发展的师徒关系。
评分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不是传统中国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更类似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样即继承也摒弃又发展的师徒关系。
评分丸山不时提到“卡缪·舒密特”……到底是法学出身啊。
评分删了阅读记录再标一次读过的感受。年末最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