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论

蒋经国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浙江浦江人(出生地蒋畈村现划属兰溪)。中国现代作家、学者、记者。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1921年到上海教书,后任上海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写作,以散文创作立足文坛。30年代初主编《涛声》、《芒种》等刊物。1937年抗战开始,从书斋走向战场,任中央通讯社战地特派记者,曾采访淞沪战役、台儿庄战役及东南战场,并主持《正气日报》编务。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大学任教,并从事新闻工作。1950年到香港,为多家报刊撰写专栏文章,并参与主办《循环日报》、《正午报》。1956年后,曾数次回大陆采访,并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1972年7月病逝于澳门。一生著述逾四千万言,生前出版成书约七十多种。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作者:曹聚仁
出品人:
页数:206
译者:
出版时间:2009
价格:3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01007770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蒋经国 
  • 曹聚仁 
  • 传记 
  • 历史 
  • 政治 
  • 蒋经国论 
  • 近代史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蒋经国论》内容为:曹聚仁与蒋经国的相识始于1938年8月16日的南昌见面,两人一见如故,从而也有了《蒋经国论》中所收录的《一个政治新人》专访稿的诞生。1941年曹聚仁因避战乱迁居赣州,蒋经国更是盛情相邀主持笔政,二人的相知因为《新赣南报》及《正气日报》创刊更进一步。二人合作有数年之久,曹氏对蒋经国的生活、思想及认识均有相当了解。蒋经国亦有感叹:“知我者,曹公也!”

移居香港后的曹聚仁以记者和学者身份曾一度扮演着国共两党的“和谈使者”,为国共两党的“床头打架床尾和”而努力,然他终究只是“一个看革命的旁观者”,无法左右政治的步伐。可他却用文字真实记录了他所认识的蒋经国。曹聚仁既是蒋经国的朋友,又是他的传记作者,江南的《蒋经国论》亦受其启发而著,同是他还是毛泽东,周恩来的座上客,毛泽东更是三次专门接见并作长谈。他如是说道蒋经国:“说起经国也正是哈姆莱脱型的人物。他是热情的,却又是酷的,他是刚毅有决断的,却又是犹疑不决的,他是开朗的黎明气息,却又是忧郁的黄昏情调。他是一个悲剧性格的人,他是他父亲的儿子,又是他父亲的叛徒。”又如是说道大,小蒋:“这一对父与子,并不是代表了两个世代,两种性格,如罗斯福与霍浦金斯那样相反而实相成的人。他们都有点刚愎自用,都有点耐不住刺激,都有点好大喜功,他们都会用权谋诡计,使人疑惧生畏。他们都只能用奴才,不会用人才。”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曹聚仁先生于1950年完成的这本书,因为作者与主人公的相交相知,几乎是以半个剧中人的角色点评另一剧中人,没有去引经据典,虽然经国先生的大部分事迹作者未参与,但看不出隔岸观火的冷淡,相反有感同身受的感叹、悲喜与惋惜。所以这本书取名“论”而非“传”是极为熨帖...  

评分

曹聚仁先生于1950年完成的这本书,因为作者与主人公的相交相知,几乎是以半个剧中人的角色点评另一剧中人,没有去引经据典,虽然经国先生的大部分事迹作者未参与,但看不出隔岸观火的冷淡,相反有感同身受的感叹、悲喜与惋惜。所以这本书取名“论”而非“传”是极为熨帖...  

评分

读里面的内容最大的感觉震惊,在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是肯定看不到这段历史的,曹建仁先生给出的评价还是挺客观的,经国是一个把握时代领导时代的人,十四岁去苏联,经受了多重的磨练,深知底层人民的苦难,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十四年后重返祖国,很看不惯一些官僚主义作风,...  

评分

读里面的内容最大的感觉震惊,在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是肯定看不到这段历史的,曹建仁先生给出的评价还是挺客观的,经国是一个把握时代领导时代的人,十四岁去苏联,经受了多重的磨练,深知底层人民的苦难,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十四年后重返祖国,很看不惯一些官僚主义作风,...  

评分

赣南新政时期的小蒋意气风发,雷厉风行,可最终还是逃不过酱缸的浸染。苏联对小蒋的影响,也只能到此为止。 按曹的说法,老蒋误小蒋甚矣,只想传衣钵,而不许小蒋跨灶,否则他定有另一番作为。 但现在看来,小蒋毕竟还是要比他老爹高明,解严放权终使台湾走上民主之路,他功...

用户评价

评分

没有人是天生的有钱人的敌人,建丰同志也不是。

评分

赣南新政时期的小蒋意气风发,雷厉风行,可最终还是逃不过酱缸的浸染。苏联对小蒋的影响,也只能到此为止。按曹的说法,老蒋误小蒋甚矣,只想传衣钵,而不许小蒋跨灶,否则他定有另一番作为。但现在看来,小蒋毕竟还是要比他老爹高明,解严放权终使台湾走上民主之路,他功不可没。这印证了曹的那句“他是他父亲的儿子,也是他父亲的叛徒”。“如是我闻”和“蒋经国政论举隅”可以一读,其他章节都有重复之嫌。

评分

蒋经国在苏14年的经历,让他心生“社会主义”理想,赣南的实验就是一例;但始终因为方向原因,让理想变成泡沫。蒋公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台湾推行的政改,其意义亦被低估。

评分

蒋经国晚年开放党禁走上民主化道路,虽有外力推动,但其自身思想亦有其渊源。苏俄的十四年生活与教育也深深刻印在他的人生观之上,回国后加上父亲的影响,两相交织造就了日后的他——骨子里有社会主义的理想,但又屈从父权等封建观念之下。从执政效果上来说,他算是一个合格的执政者,但父亲造就了他,父亲的强势阴影也耽误了他。《我们的人生观》一篇很不错。近年来对他的评价还是较正面的。

评分

没有人是天生的有钱人的敌人,建丰同志也不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