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纳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4-11-07
马利纳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当你了解到它背后的故事,瞬间就会豁然开朗。那些破碎的荒诞和疯狂,仅仅是关于爱的哀鸣吗?何尝不关于一个生命深刻的挣扎与自省呢?被纪念的“柏拉图”之爱……我爱的耶利内克竟然是同名电影的编剧,两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在此梦幻联动,火花来了
评分136页
评分136页
评分译文比另一个已经在图书馆上架的译本好,不过如今已经对这类实验文学无感了。
评分就…就我的立场说什么也不是对吧…
◎作者
英格伯格·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 1926-1973),奥地利诗人、小说家、剧作家。
1926年6月25日,出生于奥地利克拉根福的一个教师家庭。
1945年至1950年,先后在因斯布鲁克、格拉茨和维也纳学习哲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8年5月,与诗人保罗·策兰在维也纳相识,并秘密相恋。
1953年,获得“四七社”文学奖。同年,第一本诗集《被缓期的日子》问世,让她一举成名。
1953年至1957年,生活在意大利,结识并通过奥地利作家亨策,接触到意大利和欧洲的音乐剧,使她的文学创作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
1950年代后期,她辗转于意大利和德国,完成广播剧《曼哈顿的好上帝》。
1960年代初,应邀在法兰克福大学做了一学期诗学讲座,其后她的创作重心由诗歌转向小说。
1961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三十岁》。
1963年后,带着“死亡形式三部曲”的构想漫游欧洲。
1965年,再次移居罗马。
1971年,完成小说《马利纳》的写作和出版。她在小说集《三十岁》发表到《马利纳》问世间的10年中,对自己“死亡形式三部曲”的构想不停思索。除了1976年出版的未竟之作《弗兰扎事件》,以及只余残篇的《范尼·戈德曼的挽歌》,《马利纳》是她“死亡形式三部曲”中生前唯一发表的作品。
1973年10月17日,在公寓因烟头引发的火灾中,不幸于罗马去世。
◎译者
董勤文,毕业于复旦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硕士。现主要从事中德同声传译工作。
20世纪奥地利著名作家、被誉为德语文坛的“奇迹”
巴赫曼生前发表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埃莱娜·费兰特的爱书,诺奖得主耶利内克、彼得·汉德克推荐
一部考验读者的开创之作!令人眩晕的语言迷宫,尖锐狂乱的意识之舞
以挚爱保罗·策兰为原型,同名改编电影获德国最佳长片奖
困于“他”的女人,复杂而艰难的斗争;被吞噬的自我,无处可逃的消亡……
“这是谋杀”
?
编辑推荐
一颗火热的心被无尽的等待、冷漠和暴力碾成灰烬
一个女人原本可能获得的全部幸福
都在“今天”化为泡影
前方没有出路,只有任谁都无法穿透的冰冷墙壁。
◎英格伯格·巴赫曼被奉为奥地利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1990年,她的作品被翻成英文之后,被称赞“能与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塞缪尔·贝克特最好的作品相媲美”。
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里推荐阅读的当代奥地利作家。被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称为“20世纪奥地利最智慧的女人”。
◎“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作者埃莱娜·费兰特最喜欢的40本书之一。
巴赫曼曾有过一个名为“死亡形式三部曲”的写作构想,《马利纳》是其中之一,她在生前只发表了这一部。
诗意的语言构成意识的流动,像汹涌的潮水一般将小说汩汩推进。
现实、梦境、呓语、童话、通信、虚构中的虚构对话,平实的、狂暴的、自省的、残酷的文字逼着“我”最终正视现实,那里只有坚实的墙壁而已。
“只有当人们与当代文学保持那令人眩晕的距离,才能真正读懂这部充满自白、富有变化的作品。”
◎小说《马利纳》于1991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主笔改编,由新德国电影异将韦纳·施罗特执导、法国女星伊莎贝·于佩尔担当主演。该片荣获1991年德国电影最佳长片奖。
◎德语直译,忠实、细腻再现文本流动而富有诗意的意识和精神状态。
◎护封上的兰花有“热烈”之意,被灰色的蝴蝶压住,昭示原本汹涌的热情终遭暗淡的命运。内封上的图案是泡桐花,象征“永远的守候”,是对爱的执着与坚持,哪怕得不到回应。红色字体与裸脊上的红色锁线相呼应,代表一份决绝的深情。
?
内容简介
小说《马利纳》的主角、亦叙述者是一个女性的“我”,出生在克拉根福,生活在维也纳。“我”一心爱慕着住在匈牙利街的邻居伊万,却得不到他的任何回应;与痴心幻想相对的现实,则是“我”与马利纳同住在一个屋檐下。
在伊万身上,“我”倾注了自己所有的耐心、渴求与热望,得到的只有冷嘲热讽、在电话机旁蹲守的无尽等待,直至最后“我”变成了一个十分多余的人。
理性而现实的马利纳,却是一个无法在日常中发现美的庸碌者、直接拦截你想法的强权者,“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地位处于他之下。“我”热切渴求的无从实现,想极力摆脱的却无法脱身,发疯似乎近在眼前。
除他们之外的世界,是“父亲”象征的充满暴力的世界。没有哪里能成为“我”的容身之地,因为,“这是一堵很古老的墙,一堵很坚固的墙,谁也无法从中逃脱,谁也无法将它破开,墙里不会传出任何声响。”所有幸福的可能都死在今天。
✨
名人推荐
我太喜欢巴赫曼了。她是20世纪奥地利最智慧、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
——托马斯·伯恩哈德,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诗人
一个维也纳女人为她的情人做晚餐,在电话机旁等待,推迟那些原本计划的外出行程、那些她原本注定要写出的书。而在那段真空般的时光里,20世纪充满创伤的深渊赫然张开,将她吞没。
——汤姆·麦卡锡,美国编剧、导演
巴赫曼的行文带有立体主义的风格,突兀的转折和重新连接显得尖锐而动人。她成功地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她笔下的女人们正在演绎她们那个时代及其之前的欧洲。
——《纽约客》
作为巴赫曼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马利纳》的故事背景设置在维也纳,首次出版于1971年,讲述了在一座走向衰败的城市里,发生在两性之间复杂而艰难的斗争故事。它的风格浓稠而强烈,时而古怪、有趣,是一个黑暗童话故事。非常值得推荐。
——《柯克斯书评》
一部女性主义经典之作。
——《巴黎评论》
巴赫曼的视角如此具有原创性,宛如在字母表中加进了一个新的字母。
——《卫报》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令人动容的书,《马利纳》!这是由英格伯格·巴赫曼所著的一部作品,让我们一同来探索这段纷乱而悲伤的爱恋之旅。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不知名的女人,她和马利纳一起生活,与伊万相爱。她与马利纳仅隔一面墙,与伊万则在电话线的另一端。她的生命似乎在这两个男...
评分《马利纳》上市了。对我来说,这本书是2023年底突至的礼物和负担。 负担在于,巴赫曼作为一个诗人,擅长在遣词造句中形成自己的风格,但在大段落的叙事中去读,则像是开启了一片语言的迷宫。迷宫之中不但有句子结构的折叠与展开,而且有对整个德语文学史的指涉,对中欧复杂争斗...
评分昨晚睡前打开的这本书。计划把很爽的文学作品作为忙碌一天的褒奖。看到第20多页时,已经很抓狂,感觉各种器官都在接受考验,并不困,却要被混乱感打倒。如果足够厌倦,可以索性放弃它,可是冥冥中还像有什么魔力牵引着并不想熬夜的我。于是,又一口气又看了一个多小时。 读到第...
评分巴赫曼于1926年出生于奥地利,从附录中的年表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剧作家、小说家、诗人,在生命最后的5年里,她想创作《死亡形式三部曲》的系列小说,不过只完成了第一本书,那就是《马利纳》: 女作家“我”和马利纳住在一起,但她却爱上了伊万,整部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容易...
评分“我燃烧的心,我燃烧的呼吁,我燃烧的诉求,这场我用我灼烧的手在纸上纵的火。” ?书名:《马利纳》 ?作者:英格博格·巴赫曼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野望 首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作者英格博格·巴赫曼唯一半自传体长篇小说。 其次,这...
马利纳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