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隐匿而漫游的写作者。曾任职中国银行,广告公司,网络公司,出版社,杂志社。现居北京。
1998年开始发表小说,题材多围绕工业化大城市中游离者的生活。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2000年1月出版,引起广泛关注。至今共出版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散文及短篇小说集《八月未央》,长篇小说《彼岸花》,摄影散文集《蔷薇岛屿》,长篇小说《二三事》,摄影图文集《清醒纪》,长篇小说《莲花》,散文及短篇小说集《素年锦时》八部作品。作者拍摄图片及设计封面。所有作品均持续进入书店系统和全国文艺类图书畅销榜。作品被介绍或选载进入德国,日本,越南,香港,台湾等其他地区和国家。
[著作年表]
2000年1月, 短篇小说集 《告别薇安》
2001年1月, 散文及短篇小说集《八月未央》
2001年9月, 长篇小说 《彼岸花》
2002年9月, 摄影散文集 《蔷薇岛屿》
2004年1月, 长篇小说 《二三事》
2004年10月,摄影图文集 《清醒纪》
2005年5月, 《蔷薇岛屿》新版本
2005年8月, 《八月未央》新版本
2006年3月, 长篇小说 《莲花》
2007年9月,散文及短篇小说集《素年锦时》
《八月未央(10年纪念版)》是十年纪念版。2000年出版的《八月未央》是安妮宝贝第一本小说散文集,其中虚构和纪实部分文字比例相当,执著于低调的清冷风格,诠释宿命和无常、爱情和死亡、告别和流浪,形成她延续至今的独特文风。5年后安妮宝贝反复重新审视自己写作青春期结束阶段的代表作品,大刀阔斧删除了书中大部分散文篇目,修订版增补替换上的多篇短篇小说都是她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
是喜欢安妮的 初中开始看,到高中终有些了解,到了此刻大约的大学毕业。才终究了解自己喜欢她的什么 她的小说是黑暗的,或者是尖锐的,是直指心底的 许多人会排斥的,但是总觉得,喜欢不喜欢总是对等的 自己很偏爱她的这本里的散文 说她在北京西路的生活,所以,每当走在...
评分这个世界不符合我们的理想 ―――安妮宝贝 翻了一下评论,原来有很多人是厌恶她的。 我已经有很多年不看安妮了,只将她作为一种青春的记忆,偶尔怀念。后来出了《莲花》,也是草草地看完,没在心里留下太多痕迹。最年轻的时候看《告别薇安》,被她...
评分文友谈亦舒和安妮,用的词是“各表一枝”,顶折衷的意思。然而在这里,我用的词却是“冷眼”,算是自家的论定;只求冷静,至于客观,尽力而已。 首先,安妮的成名是借助于网络的,这是形式。形式的不同本是无可厚非,但网络这种形式过于特别,甚至牵涉传统与现代的话题...
评分这个世界不符合我们的理想 ―――安妮宝贝 翻了一下评论,原来有很多人是厌恶她的。 我已经有很多年不看安妮了,只将她作为一种青春的记忆,偶尔怀念。后来出了《莲花》,也是草草地看完,没在心里留下太多痕迹。最年轻的时候看《告别薇安》,被她...
评分现在,“未央”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经常可以在网文,评论上看到这个词的出现,更有大批人用“未央”这个词作为自己的网名或者ID,最多的使用的就是“夜未央”,还有我见过的是“月未央”“鱼未央”等等,可见这个词有被滥用泛用的趋势。 “未央”这个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
10周年纪念版。《萌芽》连载的时候她还不是庆山,我也还坐在高中的图书馆里......
评分喜欢她的文字,像一剂毒药,会上瘾~
评分总觉得太多故事在重复。一些语句还可以,最后的散文中,印象深刻的一篇是在机场的一个故事,难忘的是漆黑的大海。这个影响我,每次坐飞机和动车,对于夜晚墨色海洋的痴迷。
评分她把爱情写得那么痛苦最后结婚生子过日子,留下一大堆看着她的书度过青春期并且悲观的人。反正我庆幸我的青春期里没有她的影响,现在也过了看空洞文字也会抑郁的年纪。
评分【6】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