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奇案

洞穴奇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萨伯(Peter suber,1951- ),影响甚广的“开放近用运动”(open Access Movement,提倡在科研文献发表的同时,将电子文本在网上公布,以便读者免费取阅)的发起人。1973年毕业于美国叶尔汉姆学院,1978年获西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担任叶尔汉姆学院哲学教授,也讲授法律、计算机等其他课程。萨伯从事很多领域的社会活动,兼任SPARC(“学者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高级研究员和耶鲁大学法学院信息社会项目访问学者等多项职务,还是两家网站(openaccessnews和ODenaccessletters)的博客作者。1991年出版专著《自我修正的悖论》。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美] 萨伯
出品人:
页数:171
译者:陈福勇
出版时间:2009-06
价格:1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3151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法律 
  • 法学 
  • 哲学 
  • 法理 
  • 法哲学 
  • 洞穴奇案 
  • 美国 
  • 萨伯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五名洞穴探险人受困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生以待救援,大家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摩尔是这~方案的最初提议人,但在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并恰好选中了威特摩尔做牺牲者。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这是美国20世纪法理学大家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假想公案。富勒还进一步虚构了最高法院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这一著名的公案成了以后西方法学院学生必读的文本,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了更多的公案。1998年,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设五十年后这个案子有机会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针对这个案子各自发表了判决意见。他们真的有罪吗?请看十四位法官的判决书。这些判决书,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各个流派的法哲学思想,有如一桌法哲学盛宴,让读者得以品味精彩动人的深邃思辨,培养适应法治社会的法学素质。本书既是法哲学专业领域寓言式的经典文献,又是大学跨学科通识教育的理想读本。本书适合的读者是那些不热衷于给观点贴标签或猎寻虚幻、对严肃而有意义的论证充满兴趣的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因为最近考虑刑法正当化事由里的被害人同意 因此很有必有把洞穴奇案细读一遍 也有了些新的想法。 最基本的立场对持无疑是绝对道德主义vs相对道德主义的分野 我的立场是站在功利主义这一方 当然决定这个立场除了道德层面的取向 也有实在法层面上的问题 例如避免饥饿到底算...  

评分

评分

首先同意判决死刑。照这种判法,那六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会全部死掉的,无论全饿死,或者吃了其中一个,其他五个被判死刑等等,统统都会死掉。 如果被困的不是六个人,而是几千人几万人呢,如果按照这种判法,是不是他们最后的结局也只能是全部死掉呢?这显然不行。 所以想...  

评分

萨伯:《洞穴奇案》 观点一:尊重法律,被告有罪但获得行政赦免 理由:法律规定即是法律规定,不允许有任何例外。而行政赦免有利于减轻法律的严苛。 观点二:探究立法精神,法律精神要比法律字面涵义更为重要。 理由:案发时,涉案人员处于“自然状态”,并非处于联邦法律的...  

评分

因为最近考虑刑法正当化事由里的被害人同意 因此很有必有把洞穴奇案细读一遍 也有了些新的想法。 最基本的立场对持无疑是绝对道德主义vs相对道德主义的分野 我的立场是站在功利主义这一方 当然决定这个立场除了道德层面的取向 也有实在法层面上的问题 例如避免饥饿到底算...  

用户评价

评分

大开眼界,简直就是推理小说。不过翻译真烂,一度怀疑自己的阅读能力,后半部草草读完。

评分

今天突然把这本自从哈佛公开课以来拖了好几年的书给看过了。最后三四个观点缺乏价值,过得很快。富勒最早的五个观点应该已经足够了,所以这本一百来页的小书可以更小到三分之一。是一本很有启发的书,某种程度上是法律的哥德尔不完全定理,思考直达法律自身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个人才疏学浅,只能说开阔了眼界,已经觉得幸运。

评分

有些观点还行,但如果给入门者读,我觉得坏处大于好处。

评分

2018年已读003:作为虚拟案件“洞穴奇案”所引发的关于法律的理想和精神、法律的理论与实践、法律条文与伦理道德的交锋,十四种观点的碰撞,萨伯的九大观点更像是对富勒观点的深化与补充,虽前后观点难免有重复之处,但也算详尽呈现了在同一案件背景下所有的情境与思考。是罪有应得还是情有可原,法律和道德是否可相互独立,当法律与道德冲突时法官是否可运用自由裁量,法律是否可代表理想中的正义,如何定义故意谋杀以及紧急避难政策是否可获得豁免,本书虽以案件为依托,但旨在通过对“法律”本身进行的讨论,对法律的真理既法律存在的根源和基础进行多维度的揭示,很好读的法哲学科普。

评分

萨伯的判决书,每个人的偏见色彩都很浓。富勒的判决书相对有更多思考的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