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香港

等待香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奕华,横跨剧场、舞蹈、电影、教育等不同领域的香港多栖创作人、批评家。中学时在香港丽的电视与无线电视任编剧。毕业后与友人共同组建前卫剧团“进念·二十面体”。一九八九至一九九五年旅居伦敦期间,自组“非常林奕华”舞蹈剧场。一九九五年回港后致力推动舞台剧创作,编导作品超过四十部,并与不同媒体、不同城市的艺术家及团体合作。一九九九年获香港艺术家年奖。近期舞台代表作有《张爱玲,请留言》、《十八相送 十八个与爱人分手的故事》、《半生缘》、《包法利夫人们》、《水浒传》及《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等,除香港外,表演足迹踏遍伦敦、布鲁塞尔、巴黎、新加坡、澳门、台北、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一九九四年凭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获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出任香港影展、柏林影展等多个海内外电影节评审委员。在数个香港电视与电台节目中担当主持或评论人。自一九九七年起至今担任香港大学通识教育、香港浸会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香港演艺学院人文学科讲师。其批评文章散见《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外滩画报》、《上海一周》、《明日风尚》、《号外》等各地报章杂志。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林奕华
出品人:
页数:226
译者:
出版时间:2009-5
价格:2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8067270
丛书系列:等待香港
图书标签:
  • 林奕华 
  • 香港 
  • 随笔 
  • 等待香港:永远的香港人 
  • 香港文化 
  • 文化 
  • 林奕華 
  • 散文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等待香港”系列选取林奕华近二十年来在香港、伦敦以及其他各地写下的关于香港的长短文字,名称取材自贝克特的经典荒诞剧《等待戈多》,仿佛心中有个等的对象,而我们可以做的就只是被动地等待。香港是个同样荒谬的地方,香港以什么方式存在?还可以什么方式存在?

《永远的香港人》是“等待香港”系列的第一部,林奕华眼中的香港芸芸众生,小男人、小女人、世故少年、犬儒学者、师奶之城、欲望都市……个中也有几位英雄挺身而出,孤独的光芒显衬得这座浮华的城市愈益苍白。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作者:南门大人 来源:外滩画报】 我一直认为,最能集中表现现代上海味道的地方是地铁一号线陕西南路站的2 号出口。地上是上海最小资的地标长乐路新乐路,地下除了汇聚上海最剽悍敏捷的地摊小贩,还有季风书园。在季风书园幽静的茶水走廊里开一个新书品鉴会是一件令人心怡的...  

评分

新近读了两本香港作者的书,一本是梁文道的《常识》,一本是林奕华的《等待香港:永远的香港人》。前者和香港关系还不大,文章针对的并不限于香港,很多是对内地管理制度和理念的反思,顶多是作者写文章的思路背景得来于生活在香港时的所学所悟,客观来说,这些所学所悟更多地...  

评分

“年轻,如果就是必须与一个无时无刻不想把自己摔倒的巨人进行徒手搏击,请问一切自命‘年轻’的成年人,可会愿意为了体会这种感受而放弃手上所持的权柄和武器不用?” ——林奕华《等待香港——永远的香港人》 全书太...  

评分

“年轻,如果就是必须与一个无时无刻不想把自己摔倒的巨人进行徒手搏击,请问一切自命‘年轻’的成年人,可会愿意为了体会这种感受而放弃手上所持的权柄和武器不用?” ——林奕华《等待香港——永远的香港人》 全书太...  

评分

如果说殖民地历史不是香港人自己所能改变的话无人争议,那样反智主义在香港的盛行当然也符合着他们的精神需要,我怀疑的只是在日益被边缘化的今天,港人的经济图腾是否能永远满足他们的自信  

用户评价

评分

他可以将一件事、一句话反复咀嚼至肠穿肚烂。

评分

牢骚满腹,看什么都不顺眼,睥睨众人,甚至要当恋人的启蒙者,这是个多么不可爱的林奕华 文字也不是一般的干涩 不过,这本书成功地降低了我对香港的向往期待

评分

五颗星星都给最后的“公开的情书”。

评分

黄图看 http://book.douban.com/review/3125462/?post=ok#last

评分

明明是小清新却要扮重口味,隔衫瘙痒不得要领。莫名其妙的愤恨有点好笑。(林老师死粉请放过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