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奥特·提伯,1953年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创办者之一,艺术家,剧作家。曾创作多部获奖话剧和音乐剧,并在美国新学院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教授喜剧创作与表演。他的第一部小说《高街》在欧洲出皈,迅速成为畅销书,并被改编成电影,在欧洲和美国获得多个奖项。
汤姆·蒙特美国著名的心理康复专家。
书中最后一篇袁越写的《伍德斯托克野史》中最后一句话很能总结这个梦一般的音乐会:当初参加伍德斯托克音乐界的年轻人现在都是公司老板和华尔街的股票经纪人,可即使如此,伍德斯托克以及后来的这部纪录片都真实地记录了这一代人曾经有过的梦想,和他们火红的青春。 ...
评分制造伍德斯托克taking woodstock,文笔幽默,细微之处又令人心生感动,作者与帕蒂史密斯(只是孩子)的主人公罗伯特,与杜鲁门卡波特,田纳西威廉斯都有过深度交流,还参加了石墙骚乱,至于是不是自己描述的第一个喊出"同性恋力量"的人,我不会恶意怀疑。 当时认为里面会有...
评分整本书一会说我妈妈怎么设法圈钱 一会说我咋地咋地的被同性恋施暴 到一半多一点才开始交代伍德斯托克 对于60年代的嬉皮士来讲 自由就是全部 原来写书也是一样 想到啥就写啥 跳跃度很大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本来自一个正宗的嬉皮士的传记 对于在当下需要隐瞒扭捏的搞基行为或是压抑...
评分摘自《每日新报》 作者:王小柔 1969年8月,美国纽约州伍德斯托克小镇附近一个名叫白湖的地方,举办了一个为期三天的摇滚音乐节。这个以“和平与音乐”为口号的音乐节吸引了大约50万嬉皮士参加,被公认为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嬉皮士运动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时值伍德斯托...
评分2009年是伍德斯托克40年纪念日,期待过的几个电影中,《制造伍德斯托克》是之一,后来因为实在对李安不感冒就没看。回到这本原著上,回到提伯关于音乐节的记忆中去。提伯为音乐节提供了许可证,介绍了作为演出场地的农场,并在组办者当中充当一些角色。而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给提...
哈哈,他们的贱样子。
评分总有一天灵光会闪现,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的积累和耐心的等待。
评分I cried. What a wonderful age. What an incredible journey.
评分总有一天灵光会闪现,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的积累和耐心的等待。
评分哈哈,他们的贱样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