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算

大清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瑪麗·弗爾布魯剋(Mary Fulbrook),倫敦大學學院德國史教授,研究領域包括近代早期歐洲的宗教和社會、20世紀的德國獨裁統治、大屠殺後的歐洲。曾任英國國傢學術院近代史分會主席、英國德國史學會主席、《德國史》聯閤創刊編輯。著有《劍橋德國史》、《德國史:1918—2014》、弗蘭剋爾奬(The Fraenkel Prize)獲奬作品《奧斯維辛附近的小鎮》(A Small Town Near Auschwitz)等多部著作。

出版者:
作者:[英] 瑪麗·弗爾布魯剋
出品人:理想國
頁數:868
译者:陶澤慧
出版時間:2025-1
價格:159.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13948012
叢書系列:理想國譯叢
圖書標籤: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人類曆史上的噩夢,應得到更徹底的清算

揭開“奧斯維辛”未說盡的極權之惡,追蹤“二戰”後對納粹罪行的審判與反思

2019年沃爾夫森曆史奬獲奬作品,坎迪爾曆史奬決選作品

◎ 作品看點/編輯推薦

★ 德國是反思戰爭與屠殺罪行的典範嗎?刷新刻闆認知,打破“二戰”後德國徹底清算納粹罪行的神話

一直以來,相較於認罪態度曖昧的日本,人們習慣性地將德國奉為反思“二戰”罪行、直麵過去的典範。西德總統勃蘭特的 “華沙之跪”、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紀念活動深入人心。人類曆史中黑暗不堪的一頁似乎已經翻過,正義似乎已經得到伸張。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本書作者在迴顧“二戰”後幾十年間的納粹審判實錄後指齣:清算遠未徹底進行,眾多納粹暴力“加害者”逃脫瞭罪責,把目光過度聚焦於“奧斯維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遮蔽瞭清算本應具有的深度與廣度。奧斯維辛是惡的象徵,但遠不是全部。

★ 納粹隻迫害猶太人嗎?追根溯源,指齣反人類罪行早在屠殺猶太人之前就已見端倪

提起納粹迫害,人們往往將其等同於對猶太人的屠殺。然而納粹迫害的對象遠不隻是猶太人。早在納粹政權大肆屠殺猶太人之前,就早已打著“優化社會”的旗號,秘密甚至半公開地迫害、殺害“沒有生存價值的人”,其中包括身體/精神殘障人士、同性戀者、拒絕與納粹媾和的政治犯。反人類行徑早有端倪,直至在眾人的默許下演進為滔天罪行。

★ 為什麼說清算納粹是一種“選擇性正義”?揭示不公正的清算標準與被操控的國傢賠償

“二戰”後,除少數罪魁禍首被處決外,大量施加迫害的納粹“中堅力量”利用政治漏洞、法律漏洞逃脫罪責。在西德、東德、奧地利等納粹繼承國,不同的國彆政策與文化,令清算難以形成公正、統一的標準。冷戰格局下,各方齣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令清算之路雪上加霜。戰後人纔匱乏、百廢待興的形勢更令眾多曾為納粹服務的醫生、律師、基層公務員絲滑地轉投新社會,操縱麵嚮受害者的國傢賠償。

★ “沒看到”“沒想到”“迫不得已”“奉命行事”,展現世態如何在製度之惡與人性弱點的雙重打擊下愈加惡化

迴顧往事,與集中營一牆之隔的學校教師稱“沒有親眼看到行凶”,給猶太兒童注射毒劑的護士稱“隻是奉命行事”,將殘障親人交給“專業機構”隔離照料的親屬說“沒有想到會被謀殺”……當人性的弱點被惡的製度利用,一切都一發不可收拾。

★ 堪稱《奧斯維辛:一部曆史》續篇,追蹤納粹極權製度給幾代人帶來的陰影與隱痛

世界史經典必讀之作《奧斯維辛:一部曆史》曾拋齣“猶太人迴傢之後怎樣”的問題。本書以極富洞察力與人性色彩的敘事迴答瞭這一問題,打破瞭人們對“逃齣生天的猶太人會擁有幸福餘生”的錯覺。失去親人的痛苦、受害者有罪論帶來的恥辱、身體與心理的後遺癥、索賠之路上的阻礙伴隨他們的餘生;在養育子女時,父輩的隱痛時常轉化為病態的教育觀,波及子孫後代;而加害者的後代,也在逃避、抗拒、自卑等心理中掙紮。

★ 斬獲國際重磅奬項。2019年沃爾夫森曆史奬獲奬作品,坎迪爾曆史奬決選作品。

★ 四十幅珍貴曆史圖片,再現納粹統治真實場景。

◎ 內容簡介

從華盛頓特區的大屠殺紀念館,到柏林人行道上刻有銘文的銅片,納粹暴行受害者的紀念設施遍布全球。每年有超過100萬遊客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反思罪行的活動也在此舉行。“奧斯維辛”經常被用來指代納粹大屠殺,但把目光止於一個集中營遠遠不足以伸張正義。如何全麵公正地定義“受害者”與“加害者”,納粹迫害在幾代人、幾大洲之間遺留瞭怎樣的長期影響,都值得更深入地思考。

本書考察“二戰”後幾十年間的審判與證詞、加害者與被害者的言談,從更廣義的角度探討納粹清算,力求校準正義的天平;揭示在曆史長河中,納粹暴力的非人道程度遠勝於後來人們對它的解釋。從早期的排猶政策到“安樂死計劃”、猶太隔離區、死亡集中營,再到戰後幾十年有選擇性地認罪,作者消解瞭官方的神話——所謂的“直麵過去”實則是“絕大多數施暴者未被追究責任”。在東德、西德、奧地利等第三帝國繼承國,對納粹的追責力度大相徑庭,冷戰格局加劇瞭清算的復雜性。司法審判有選擇性地進行,前納粹分子輕易重返社會。在清算未能徹底進行的背景下,加害者與受害者的後代背負納粹主義的遺産前行,暴力的後果仍在時間中迴蕩。

◎ 媒體/名人推薦

放眼全世界,西德常常被推崇為“直麵過去”的典範,但弗爾布魯剋認為,在納粹受害者與加害者的有生之年,西德的反省並不成功。輿論風嚮到隨後兩代人中纔開始改變。弗爾布魯剋在個人聲音、國傢權力、社會輿論之間取得平衡。這是一部權威之作,是作者學術生涯的巔峰,不僅在於她提供的知識與框架,還在於她對曆史的深刻判斷。

——尼古拉斯·斯塔格特,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教授

作者將納粹大屠殺與戰後的選擇性正義相結閤,展現1945年之後幾十年間,不同維度的“清算”之間的脫節。她對當前紀念活動提齣瞭有力的批評,麵嚮未來提齣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伊麗莎白·哈維,諾丁漢大學曆史係教授

對於希望瞭解納粹大屠殺的人來說,這是必讀之作——不僅要瞭解大屠殺為何及如何發生,還要瞭解大多數加害者是如何逃脫懲罰的。對地方的研究,對傢庭中的沉默和選擇性記憶的研究給黑暗的主題增添瞭微妙之處。這是高水平的人道學術研究。

——傑伊·溫特,耶魯大學曆史學榮譽教授

作者是英國傑齣的研究納粹德國的曆史學傢。這部作品學術紮實,有著深刻的道德意義。不隻講述大屠殺及其投下的漫長陰影,還結閤瞭曆史與記憶、人的經曆、舉證與否認。貫穿全書的既有深切的同情,也有對曆史不留情麵的評價。

——簡·卡普蘭,牛津大學現代歐洲史榮譽教授

內容廣泛,涵蓋幸存者的經曆、施害者的敘述、審判和紀念活動……這本書旨在評估德國在追究納粹罪犯時的作為或不作為。

——《近代史雜誌》

在納粹政權犯下暴行的幾代人之後,是時候衡量加害者、受害者和少數幸存者的遭遇瞭。作者有效地描述瞭日耳曼人在工業化謀殺同性戀者、“反社會人士”,以及絕大多數猶太人時的殘酷效率。作者生動展示瞭她對個人曆史的傑齣研究……在新納粹主義苗頭顯現的今天,讀者在閱讀這部研究納粹大屠殺的重要著作時也許會想:這一切都過去瞭嗎?關於文明如何會犯下可怕的錯誤,這是一項極具洞察力的重要研究。

——《科剋斯書評》

作者是英國研究“二戰”後德國曆史的重要學者,這部著作是關於記憶、身份和錶現的開創性研究,它超越瞭不容置疑的曆史和純粹的政治,超越瞭受害者和加害者的簡單二分法。

——安德魯·I. 波特,《德意誌民主共和國的衝突與穩定》(Conflict and Stability in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作者、《中歐史》(Central European History)編輯

書中講述的人生故事或令人心碎,或彰顯瞭英雄主義,內容全麵、令人信服、引人入勝。對於任何對納粹曆史及其遺留問題感興趣的人來說,弗爾布魯剋的書都是必讀的。

——格倫·C. 阿特舒勒,《耶路撒冷郵報》

對於關注納粹大屠殺或種族滅絕的讀者來說,這是一本重要的書。關於種族滅絕計劃及“二戰”後對加害者的起訴與審判,人們也許有不同程度的瞭解,作者在這些方麵進行瞭廣泛的研究它的許多篇幅的廣泛研究。

——保羅·布剋賓德,《歐洲曆史季刊》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人们在谈论对希特勒的惩罚。但我们惩罚不了他。他只渴望一件事,并且他做到了,那就是成为历史人物。就算我们杀他,拷打他,监禁他,羞辱他,历史也总会保护他的灵魂,免于一切痛苦与死亡的伤害。…… 唯一能惩罚希特勒并使以后几个世纪试图效尤的后生小子们打消念头的方法,...  

評分

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但人类又无比希望自己能够学到教训,尤其是在种族屠杀这样的重大之殇。 《大清算》告诉了我们那是什么样的教训。 其中一个教训是种族迫害的始作俑者并不仅仅希特勒、希姆莱、戈培尔他们,它包含了当时德...  

評分

評分

清算的意思,在词典中是“彻底核算,列举全部罪恶或错误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的意思,但在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清算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书中探讨了法律在大屠杀这种系统性暴力之前的无力以及原因。归根究底,法律并不是绝对公平和公正,它依然受到意识形态、政治文化、社团及个...  

用戶評價

评分

其實“資本主義”在西方現在也不是什麼好詞,關鍵是看與什麼結閤?與權貴專製還是現證皿煮、福利國傢。評論區這位“Ericxiang”這位基本上就是章口就來,還歧視LGBT,逆我者“西方洗腦”,非常具有納粹的潛質,太需要大清算瞭(雙關)。

评分

我的最新譯作,同時也是我第二部M譯叢作品即將齣版啦~《大清算:納粹迫害的遺産與對正義的追尋》是一部試圖藉助現有史料,盡可能全麵厘清納粹迫害之範疇(那絕不隻是一場猶太大屠殺,受害者還包括殘障群體、宗教信徒、所謂“反社會人士”等等),納粹迫害之手段(奧斯維辛隻是象徵,而遠不是全部),以及對正義的坎坷追尋(幸存也是精神受難的繼續),希望大傢喜歡~

评分

正義不會缺席

评分

抽到瞭試讀本。作者從兩個角度對納粹德國曾經犯下的罪行進行瞭“清算”,一方麵擴大瞭納粹暴行的受害者群體,除瞭在當代一直處於焦點的猶太人之外,還有政治異見者,部分宗教人士,男同性戀,以及所謂的“反社會人士”以及殘障群體。另一方麵則對“清算”納粹的主體政權進行瞭細緻的剝離和討論,包括聯邦德國,民主德國以及奧地利,並分析瞭納粹德國滅亡後這三個政權對於前者的繼承和清算工作。參考的原始和二手資料很詳實,分析也很有見地,值得一讀。

评分

很多真實的故事,情節性和可讀性還是挺強的,讀著漸漸就弄清瞭一些曆史錯覺:1、納粹統治已經翻篇瞭,壞人都伏法瞭?沒有,有些東西一旦産生,半衰期很長;而且主持正義也是講條件的。2、德國是反思戰爭罪行的典範?隻能說相比較而言。3、納粹暴力=迫害猶太人?遠遠不止,更早遭殃的是殘疾人、同性戀、政治犯……4、納粹大屠殺=奧斯維辛?奧斯維辛是惡的象徵,但遠不是全部。5、猶太人從來沒反抗過?不是,力量太懸殊,都失敗瞭。6、熬過集中營,就大團圓結局瞭?不是,有理沒地方說的“好日子”還在後麵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