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兴七圩人(今属泰兴虹桥镇),毕业于苏州中学。
1949年毕业于苏北盐城华中大学。同年赴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1949年渡江回到苏州,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八年。1955年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小巷深处》一举成名,1957年调江苏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因参加筹办《探索者》同人刊物,被打成右派,长期下放农村、工厂劳动改造,直至1978年才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并在此后主编了《苏州杂志》。自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历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苏州日报》记者、工业组组长,江苏省文联专业作家,苏州市创作室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第六、七、八届人大代表,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苏州市文联副主席等。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在五十年文学生涯中,陆文夫在小说、散文、文艺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献身》、《小贩世家》、《美食家》、《井》、《围墙》、《清高》、《人之窝》等优秀作品和《小说门外
谈》等文论集,饮誉文坛。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法、日等语言,畅销海外。
《美食家》写于1983年,为著名作家陆文夫的代表作。
小说巧妙地将一个纯朴、耿直的革命干部高小庭和一个一辈子沉湎于吃喝的资本家朱自冶四十余年的生活浮沉扭结在一起,以富于变化的叙述手法,将各色人物历时四十年的生活汇合在“吃”这一主题之上。主人公朱自冶好吃的不变性恰恰揭示了历史的多变性,他的沉浮,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作者善于以苏州的风土人情、园林景致、名菜佳肴、历史古迹等营构独特的景观,形成作品特有的情调、意境和韵味,加上吴语的运用舒卷自如,为作品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独树一帜。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
读陆文夫的《美食家》,首先兴奋起来的还是味蕾。 我本来在吃的方面就有些愚钝,既不会做,也不懂吃,只是填饱肚子罢了。别人说到美食的时候,我也只听听,没多少领悟的。看了《美食家》,多少学会了一点,后来在遇到认识的人跟我说他去了苏州,我就晓得问:“苏州面你去吃过...
评分看书名本以为会是一部谈吃的随笔集,朱自治的故事算是个引子吧。大约到一半的时候,才突然反应过来,《美食家》原来是一部小说而不是自序啊。我不知道对一篇小说来说,如此以假乱真的感觉是不是一种褒奖。可又像村上春树在耶路撒冷文学奖颁奖礼上说的,小说家就是职业撒谎者,...
评分作为一个从小就是吃货的人,美食对我的意义虽不及朱自治那般已渗入其骨血,但是每当我看到美食的时候,烦恼便会一扫而光,也许这正是我生性豁达开朗的原因之一。那么美食里面到底包含了什么样的魔力能让这么多人对之着迷呢?那陆文夫则犀利地看出,这也学包含着一种美食...
评分上小学时就读这本书,刊登在一本80年代出版的《人民文学》上,也不知道翻了多少遍。当时只垂涎美食呀美食呀,胖子呀胖子呀 后来觉得,主人公“我”在书中扮演的是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正统青年,对朱自冶好吃懒做行为的激烈抗争。书的结尾显示了:高小庭(“我”)的生活理...
评分2009年第十三期 《美食家》 《美食家》 陆文夫著 因地域去划分作者文风据说跟因人废人一样的不可靠,但在下又实在忍将不住去查陆先生的籍贯以解我心头痒痒的谜团,最后还是查了——江苏人,莫怪乎一派苏式文风。 故事讲的是懂得“平等自由”的高小庭...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死在高小庭这样的暴民,群氓,粪青,蠢材,鼠辈,弱智手里的,就是死在他们手里的
评分真棒,笔风如老舍味道的汪曾祺,上品
评分写苏州美食段落好看煞,惜结局收的太急,似有蛇尾之嫌。
评分在印度重读,特么口水咽的嗓子痛啊
评分:) 惊艳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