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S.霍爾茲沃思(1871-1944),英國法律史學傢,1922年任劍橋大學瓦伊納法學教授,代錶作為十六捲本的《英國法律史》。這部巨著講述瞭從盎格魯—撒剋遜時代至1875年司法改革時期的英國法曆史,被譽為該領域最全麵,也是最齣色的作品之一。霍爾茲沃思還著有《盎格魯—美國法律史》(1928)、《作為法律史學傢的狄更斯》(1928),後者是他在耶魯大學法學院斯托爾斯講座的授課內容。
何帆,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博士。著有《刑事沒收研究:國際法與比較法的視角》(法律齣版社,2007)、《刑民交叉案件審理的基本思路》(中國法製齣版社,2007);譯有《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上海三聯書店,2009);閤著《國際法院新近案例研究:1990-2003》(商務印書館,2006);另著有小說《一個僞知識分子的警察生涯》(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2004)。
《作為法律史學傢的狄更斯》內容為:查爾斯·狄更斯,這位享有盛譽的文豪,原來與法律世界有著不解之緣。從《雙城記》、《遠大前程》、《霧都孤兒》,到《匹剋威剋外傳》、《大衛·科波菲爾》、《荒涼山莊》,他的每部作品中都有法律與法律人的蹤影,更不乏對法律機構與司法製度的生動描述。就連資深律師都驚嘆於他對法律行當的熟稔,人們忍不住追問,難道狄更斯與海涅、席勒、歌德、泰戈爾一樣,是“從法學院逃齣來的文學傢”嗎?
在這《作為法律史學傢的狄更斯》裏,英國法律史學大傢威廉·S.霍爾茲沃思為人們解開瞭上述疑問。他圍繞狄更斯的一係列文學作品,條分縷析,悉心梳理,為讀者復原瞭狄更斯時代的法律圖景,闡釋當年的司法背景與庭審模式。無論是虛假保人、拘捕令、財産扣押令這些瑣碎細節,還是貴族誘奸案、藥店學徒過失殺人案、賭博誹謗案這些逸聞趣事,霍爾茲沃思都能如數傢珍,娓娓道來,使得閱讀《作為法律史學傢的狄更斯》成為一段在文學、法律與曆史之間穿行的愉悅經曆。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09-06-29 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629/00012919016.shtml 作为文学家的狄更斯有过不算短暂的法律职业生涯。他曾在艾利斯与布莱克默律师事务所做过律师助理,还曾在博士院和大法官法院担任过庭审速录员。在成为作家之后,他依然与司法界...
評分 評分狄更斯没有读过大学,早年曾在律所、法院工作(速记员),后成为职业作家。如果说托尔斯泰、卡夫卡、雨果、巴尔扎克等人是“法学院逃逸的作家”,那狄更斯便是“大学里逃逸的作家”。对狄更斯及其作品最经典的评价,出自英国作家菲·霍布斯色姆:“他仅仅排在《圣经》及莎士比亚...
評分这本书的书名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读者看到书名容易以为,狄更斯不仅是一名伟大的小说家,还是一位对法律史颇有研究的法律学者。如果读者在这种第一印象的基础上,去翻阅这本书,肯定会大失所望。 作者威廉·S.霍尔兹沃思是一位知名的英国法律史学家,曾经出版过16卷本的皇皇...
評分作为从未读过任何狄更斯小说的围观者,俺主要读注解。不过,注解的重复之处颇多,盒饭有骗稿费的嫌疑,哈哈。 19世纪的英格兰法律实在太复杂了。好在先前读过二本丹宁的中译本,也是拜托注解,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皮毛。否则,光那些个称谓就够抓狂的。比如postman,不知道小说...
真是佩服那些根據字裏行間的東西去一點點查資料、考證的人。隻是對於我這種門外漢來說,就研究得太詳細以至於我都看得有點暈乎乎的瞭。不過裏麵一些細節對於瞭解英國法律史以及其文化還是很有幫助的。這還是耶魯的一門選修課呢,國內敢不敢開這樣的課?
评分法律與文學的確值得關注
评分何帆大法官的序言要比原文值得法科學生深思努力。讀此書應當學會分辨三種不同作品的風格:專著、講義與傳記八卦;本書顯然屬於講義性質,藉用狄更斯之名談論英國普通法程序問題。但恕我直言,在法律與文學之研究上,本書的方法和眼界還是局限於引用小說材料談論法律史中既成之理論,相比較於徐忠明、蘇力老師人類學與社會史視野,稍感略遜一籌也。
评分譯筆難得!
评分到後麵那些注解隻有略過瞭,實在看得我各種扶額,至於當時的各種法律流程麼,我隻有掀桌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