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樹誌,1957年考入復旦大學曆史係,1962年留校任教。現為復旦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曆史係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曆史學博士後流動站專傢組成員。專攻明清史、中國土地關係史、江南地區史,尤以江南市鎮研究蜚聲史壇。代錶作有:《中國封建土地關係發展史》(1988年)、《明清江南市鎮探微》(1990年)、《萬曆傳》(1994年)、《崇禎傳》(1997年)、《國史概要》(1998年)、《晚明史》(2003年)。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六十餘篇,其中發錶於日本四篇、韓國一篇。
這本《國史十六講(修訂版)》是從作者自己的讀史心得中提煉齣來,力圖對中華文明史上的重要問題,進行具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讀,不再糾纏於曆史的綫索和細枝末節。作者的原則是絕對不能麵麵俱到,必須選擇重點,講深講透,講齣個所以然。給不同專業的學生一個曆史深邃感的啓示,激發他們重新思考中華文明史的興趣。
現在看來,作者的抉擇是成功的。
因此,作者有信心把作者在復旦大學課堂上的講義,貢獻給社會大眾共享,奉獻給沒有機會進入復旦堂聽課而對此又心嚮往之的讀者。
火车上11个小时,看完一本《国史十六讲》。概括一句话:史是讲史人的历史,也是读史人的历史。不管前期的考证、辨伪功夫如何,最后传播这一招上面没有用好,对大众依旧没有什么影响力。 樊树志老师的这本书之所以成为一本畅销书,好就好在他的剪裁上面。对大学以前历史课程之...
評分我看了一遍, 准确地说是翻了 但是, 真的很浅 没有想象中地精彩, 或许真的只是入门而已
評分达姆告诉过我这本书顶多只能算是中学历史科普,不过通俗的教材加上讲座的形式,读起来总是比较轻松。晚上睡前翻一翻对一些历史问题还是有了新的了解。印象最深刻的是改变了我对宋朝的看法。大众通常只看到宋朝积弱的一面,作者的笔下却描绘了南宋开明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经济体...
評分大写意的历史 --浅读樊树志的<国史十六讲> 对于史学大家陈寅恪的文章,胡适先生似乎颇有诟病,认为其文体修辞过于晦涩,艰困,不利于大众传布.胡适提倡白话文,以明白晓畅为准则,要求文字浅近,清晰,将理说透了,读者能够准确接受到信息即可.陈寅恪先生写作如此,恐怕与其追求的目标有...
評分这本书是樊树志教授给复旦大学新生所开的通识课“国史概要”的教材,用专题讲座的方式教授中国通史。樊老在自序里说:“最后形成的讲稿,是从我自己读史的新的中提炼出来的,力图对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问题,进行具有深度和心意的解读,不在纠缠于历史的线索和细枝末节……给不...
每個朝代選瞭重點話題來介紹論述,比較平實有趣,引人入勝。
评分入門書籍
评分蜻蜓點水,比較容易懂
评分挺詳細的,也不枯燥。如果在課堂上講的話一定更有意思誒!
评分旁徵博引又有一己之見的已然不多...如此生動更是難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