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1723-1790):生于苏格兰,青年时期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至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任哲学教授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为他在学术界赢得了声誉。他发表于1776年的《论国民与国家的财富》使他终于享有荣誉和爱戴。他于1790年去逝。一生未娶,没有子女。
亚当·斯密唯一想留给后人的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毕生倾注极大心血,修订出版六次。
一部全力呼吁全社会的财富由全社会的成员共享的伦理经典。
一、缘起 严子几道曾言:“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海通已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天演论》译例言) 时下境况即是如此...
评分原文载《博览群书》2005年第3期 http://www.laomu.cn/wxzp/ydzx/wenxueqikan/Bolanqunshu/blqs2005/blqs20050308.html 罗卫东 最近20余年以来,国门打开,中国的学者因此而得以全面、直接接触国际学术。不夸张地说,最近国内社会科学的发展几乎是彻底的翻译导向,甚至在某些...
评分悲惨与不幸绝不可能入住完全自足的胸怀。 ——《道德情操论》 人们更多想起他的《国富论》,想起自利,想起自由主义,想起那双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却长期忽视了这本书。在生命中最后的岁月,知道自己已时日无多后,斯密竭尽全力修订了本书的第...
评分师傅说,娃不笨,就是内涵还需加深。 不喜欢浮躁的状态,虽然经常这样子。年龄越增长越趋向于沉静下来,不再喜欢疯疯癫癫。以前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是个开心的小人儿,但不是一个够聪明,够气质的姑娘。 温总理推荐过两本书《沉思录》、《道德情操论》,近期准备入手来看。需要...
评分在《国富论》一书中,斯密提出了非常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一个人该如何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呢?在斯密看来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很重要,当然“看不见的手”被替换为“内心的那个人”,至于这个“内心的那个人”具体指的是谁,我们无从知晓,...
受益匪浅
评分受益匪浅
评分只阅读了感兴趣的部分,有点枯燥啊。
评分经典
评分这不是一本易读的书,不知道是否与译本的质量有关。句子逻辑有些不易懂,繁琐冗长,难道是为了与人类情感的复杂度对应?虽如此,我还是坚持读完这本“枯燥无聊”的著作。只因他让我对人类和社会有更清醒的认识,从而更清楚的认识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