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不管怎么说,刚看此书的时候我大呼过瘾,原本以为在中国已经很幸福了权利得到很大保障了,但是看了刘瑜的书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眼界狭隘,易于满足,或许这也是China当权者这些年努力的结果?让我们觉得我们已经生活的很好了。刘瑜用细节说话,讲了很多事实,很多让我瞠目结舌:原...
评分用这个标题只是为了表明俺还是那个纠错党... 借用和菜头的话说就是每个人都要读一读这本书,尤其是凤凰网还有在线阅读,真是便宜量又足... 刘瑜同学的文笔足够朴实,因此她的这次"写生"也足够令人信服,相反,如果运用一些华丽的文笔,给人的感觉就会像是在读小说了,那样反...
评分(导)和梁文道、连岳相比,刘瑜的专栏更专业,她执笔的是国际政治专栏。但她的专栏,也许有些“婆婆妈妈”,不怎么谈天下大势,更多的却是日常生活的琐碎故事,这些零零碎碎的故事,正藏着她想表达的东西,民主的细节。在她看来,政治就是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基础设施”。 ...
评分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 1805-1859)说,他是带着一种唯恐被上帝惩罚的心("under the pressure of a kind of religious terror")写作《论美国的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一书的。 二十六岁的的托克维尔於1831年在美国考察了九个月,一年多後,《论美国的民主》上...
评分从小到大,被读了太多“生动的教科书”,及至这个词组在我心里成了假大空和不知所云的代名词。这本《民主的细节》,刘瑜笔下那些活蹦乱跳的民主故事,故事背后的情深意长、苦口婆心,以及文字本身的妙趣和细腻……让我总算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生动的教科书”。 读得心悦诚...
花了一个半小时快速地读完了。从体裁上来说与梁文道的《常识》非常相似,我对它们的印象也差不多。作为一本普及性的专栏随笔集做得很好,但很抱歉这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帮助。我想要更深更冷以至于我无法梦见的理论,而不是这些凭我贫乏的智力也能推导出的简单结论。我可能会把这本书推荐给对美国政治体制一无所知的人,但对我个人来说在无可无不可之间。
评分赶脚这本书其实就是在说明一个道理:“民主是最差的一种政治制度,除了所有那些其它被实验过的政治制度之外”
评分刘瑜本人也必定是个妙语连珠的妙人
评分上次明明打一星的,结果给按错了,汗…………我不喜欢作者觉得中国一无是处的口气。明明就是一个官二代,不知人间疾苦,还跟这儿叨逼叨,我靠……
评分多年来我一直装逼的说自己不关心政治,上班下班寻欢作乐,政治跟我没有一毛钱关系,连涛哥接棒我都是很久以后才知道。而现在我明白了,之所以我们渴望的民主总是不能到来,除却制度因素,更重要的是因为有太多我这样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