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

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赵平安
出品人:
页数:415
译者:
出版时间:2009-12
价格:2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10006597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简帛
  • 古文字
  • 趙平安
  • 赵平安
  • 文字学
  • 考古
  • 汉语语言学&文字学&目录文献学
  • 文字
  • 简帛研究
  • 古文字
  • 古文献
  • 出土文献
  • 文字学
  • 历史研究
  • 早期中国
  • 学术研究
  • 文献整理
  • 古代典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主要内容简介:1993年,我曾为赵平安教授的《隶变研究》初版写序。当时他还在河北大学中文系任教,已经就七十年代以来出土的简牍帛书做了较深入的研索。那段时间有一系列重大的简帛发现,例如临沂银雀山汉简、长沙马王堆帛书、云梦睡虎地秦简等等,都在学术界造成轰动,而其所属时代主要是秦至汉初这一中国文字演变嬗化的关键时期。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序新出简帛与古文字考论 释甲骨文中的“■”和“■” [附一] 从语源学的角度看东周时期鼎的一类别名 [附二] 谈一种铸有齐文字的楚国金币 [附三] 从■字的释读谈到■族的来源 续释甲骨文中的“乇”、“■”、“■”——兼释舌(舌)的结构、流变以及其他古文字资料中从舌诸字 战国文字的“避”与甲骨文“拳”为一字说 从楚简“娩”的释读谈到甲骨文的“娩■”——附释古文字中的“冥” 从失字的释读谈到商代的佚侯 甲骨文“■”即“曷”字说——兼谈羯的族源 “達”字两系说——兼释甲骨文所谓“途”和齐金文中所谓“造”字 [附]“达”字“针”义的文字学解释——从一个实例看古文字字形对词义训诂研究的特殊重要性 关于■的形义来源 释古文字资料中的“■”及相关诸字——从郭店楚简谈起 释“■”及相关诸字 释“■” 释“■”及相关诸字——论两周时代的职官“■” 战国文字中的盐及相关资料研究 战国文字中的“宛”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两种汉代瓦当文字的释读问题 秦至汉初简帛文字与假借改造字字源考证 秦汉简帛通假字的文字学研究 汉字形体结构围绕字音字义的表现而进行的改造 隶变对汉字的影响——以实例阐析汉字重要转变期之现象新出简帛与古文献求索 《穷达以时》第9号简考论——兼及先秦两汉文献中比干故事的衍变 楚竹书《容成氏》的篇名及其性质 《容成氏》所载“炮烙之刑”考 上博藏楚竹书《竞建内之》第9至10号简考辨 对上古汉语语气词“只”的新认识 周家台30号秦墓竹简“秦始皇三十四年历谱”的定名及其性质——谈谈秦汉时期的一种随葬竹书“记” 新出《史律》与《史籀篇》的性质 “君子不重伤”正解 “大布黄千”的读法及其蕴义——学术史中的一件个案研究新出简帛释读研究 河南淅川和尚岭所出镇墓兽铭文和秦汉简中的宛奇 释曾侯乙墓竹简中的“■”和“■”——兼及昆、黾的形体来源 央的形义和它在楚简中的用法——兼释其他古文字资料中的央字 释包山楚简中的“■”和“■” 试释包山简中的“■” 释郭店简《成之闻之》中的“■”字 上博藏《缁衣》简字诂四篇 上博简《三德》“毋■贫”解读 睡虎地秦简“伊■”、“旅_札”新诠 云梦龙岗秦简释文注释订补——附论“书同文”的历史作用 “足下”与“马足下”——尹湾汉简词语札记之一 尹湾汉简地名的整理与研究 汉简中有关印章的资料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书写得还是可以的。但问题是,这么多所谓国学大师,每天吃掉那么多粮食,用掉那么多张纸,就为了研究几千前破书里几个字是不是错别字。这种行为难道不应该枪毙么?

评分

赵先生曾引用过拙文。读此书,也有一些有趣的考证,比如子贡曾谈到商纣还不算特别坏。作者考证了上博简《容成氏》中的“炮格”,实际上是一种下为火盂,上放圆木的游戏,让普通平民参与,不参与才治罪。又如,《左传》中宋襄公说“君子不重伤“,根据简帛文字,可以读为”童伤“,即君子不伤害未成年人。作者认为上博简《容成氏》是墨家学派作品,也有新意。

评分

赵先生曾引用过拙文。读此书,也有一些有趣的考证,比如子贡曾谈到商纣还不算特别坏。作者考证了上博简《容成氏》中的“炮格”,实际上是一种下为火盂,上放圆木的游戏,让普通平民参与,不参与才治罪。又如,《左传》中宋襄公说“君子不重伤“,根据简帛文字,可以读为”童伤“,即君子不伤害未成年人。作者认为上博简《容成氏》是墨家学派作品,也有新意。

评分

每回看赵老师的书都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而且他的文笔极为明炼,文字学不是简单释字,而与思想史研究相通,细读多启发。

评分

书写得还是可以的。但问题是,这么多所谓国学大师,每天吃掉那么多粮食,用掉那么多张纸,就为了研究几千前破书里几个字是不是错别字。这种行为难道不应该枪毙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