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从北京某区委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林震的角度,以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为中心情节展开叙述,塑造了林震、刘世吾等建设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下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的文学作品。 曾经的青春、理想、激情,在日益体制化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作品在揭露体制内的官僚主义的同时,也从个人理想角度对体制性文化和体制化了的人进行了批判。
王蒙,1934年10月生于北平(现北京),祖籍河北南皮。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事地下工作。1950-1957年从事青年团的工作,并开始写作长篇处女作《青春万岁》。1962-1979年在新疆工作。1979年回京后历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常务副主席、《人民文学》主编,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为国务院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此外,还在国内多所大学任教授、名誉教授。有小说、散文、诗歌、评论、自传及古典典籍研究专著等一千余万字的著作,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曾获国内外诸多奖项。
十七年文学中我选择了重读王蒙的这篇《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接下来我将从语言风格、人物塑造以及小说的现实意义等方面来谈谈对这篇小说的感受。 尽管小说情节非常具有时代性,而小说的语言在五十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依然不过时。与时下许多年轻写手好用冷僻字眼不同,小说语言平...
评分里面的问题只是官僚制度的日常,面对这架机器任何个体都无能为力,除非再发动革命推到重来,但无尽的革命只会把每个人送上断头台,不断追求纯洁的革命会把每个人的雪榨干。文革或许就是例证,当毛发动革命将党政机器砸烂,妄图推翻官僚制度,但带来的只有混乱。放弃一些理想主...
评分 评分其实对于一部诞生于当代17年的文学作品,对于那么一个处处浸淫着红色政治的文学时代,我是不应该用上这么一个带点言情,带点矫情文艺的标题。 不过撇开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官方主题,我从中窥视到了关于“人生”的某些内涵。 故事梗概便不做赘述了,主人公...
1956,王蒙,后生可畏。 1957,大毒草,“反右”蒙难。
评分当当电子书
评分对比王蒙之小说定本和经由秦兆阳修改之《人民文学》初刊本,及毛泽东五次谈论该小说之始末,将文本放入“双百”语境和紧接而至的“反右”及其扩大化的文艺政治生产状况中来考察,得以一窥“十七年”文学生产与政治运动之间紧张的参差涨落关系。另,朱羽对该小说文本在文学史诸种权力关系之间碰擦游走的细读式考察,颇给人以启发。与此同时,立足当下的文学—政治语境和文学判断的种种“成规”“惯习”,该小说仍是一篇好小说,它提出的问题仍然切近于时局和我们一代青年人的感觉结构,并且在技术上是可圈可点的,在文本的细微处是见到观察和描写的功力的,是具有文学性的。
评分作为文学史上的事件来看吧。。。
评分百花时期的批评意见的小说,结尾已经很阳光了,不过还是被批了。其实现在看也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