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全三册)

中国思想史(全三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葛兆光
出品人:
页数:1794
译者:
出版时间:2009-7
价格:75.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9067187
丛书系列:中国文库(第四辑)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葛兆光
  • 历史
  • 文化
  • 中国历史
  • 国学
  • 古今中西之异
  • 中国
  • 中国思想史
  • 哲学
  • 历史
  • 传统文化
  • 经典著作
  • 古代思想
  • 儒家
  • 道家
  • 政治思想
  • 学术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思想史(套装上中下册)》内容简介:这一卷主要讨论的是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思想世界的最终确立和逐渐瓦解的过程。其实,现代中国人常常说的,也常常可以感受到的那种所谓古代中国知识、思想和信仰的传统,应该说,并不是秦汉时代奠基的那种古代中国思想,而是经过唐宋两代相当长时间才逐渐建构起来的新传统。在八世纪的社会变乱之后,由于一统而变得平庸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再一次重新调整自己的思路,重新发掘历史资源,围绕着重建国家权威和思想秩序,人们借助旧学开出新知,提出了种种问题,终于在传统中求新变,在宋代形成了以“理学”和“心学”为代表的新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在经历了“道统”与“政统”也就是文化权力和政治权力短暂分离的历史后,十三世纪前后,中国确立了新的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也由于这种观念的制度化和世俗化,在那个时代形成了古代中国伦理的同一性。可是,经过元明两代,当十六世纪的中国开始从“天下中心”的朝贡想象逐渐进入“万国”的时代,这种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却渐渐出现了深刻的裂缝,尽管明清嬗代,曾经有一度在表面上弥合了这种裂缝,暂时在公众和政治话语层面上,重建了同一的思想,但是,这种公与私的领域之间已经分裂的传统,终于在坚船利炮的压力和诱惑中开始瓦解,特别是1895年中国被日本所败,在愤激的心情和屈辱的感觉下,中国开始按照西方的样式追求富强,走上了向西转的不归路,由此激荡出现代中国的种种思想。

《中国思想史(套装上中下册)》包括:《中国思想史(上册)》、《中国思想史(中册)》和《中国思想史(下册)》。

作者简介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中国思想史》(两卷本)、《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中国经典十种》等。

目录信息

上册 导论(上)  引言 思想史的写作  第一节 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历史  第二节 知识史与思想史  第三节 “道”或“终极依据”  第四节 连续性:思路、章节及其他 导论(下)  续思想史的写法  第一节 无画处皆是画  ……中册 第一编 第二编 第三编 第四编 主要徵引书目 后记下册 第一编 第二编 第三编 主要徵引书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中国思想史上,所谓百家争鸣,其实都是汉人(汉书.艺文志)对前人的归纳,当时的人们也许并没有如此明确的门派之见,所以一门之内,分野也很明显,如今日之儒不同往日之儒。(韩非子: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如子贡一心一意维护孔子,子游看重礼的意义,子夏却认为礼的仪式和意...  

评分

1a 安克思密特曾经批评说,当代历史哲学关注的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历史研究,而较少涉及历史的叙事性写作。在他看来,大致可以说,分析的历史哲学乃是关于历史研究的历史哲学。叙事主义的历史哲学则是关于历史写作的历史哲学……分析的历史哲学在1960年代左右已经呈现出……越来...  

评分

评分

花了5天吧。2012的春节就这么过了。 作为一个熟而俗透了的中人,这么一本学术的书,难得看完了。并挟其余勇,把两版西方哲学史也看完了。然后现在从色诺芬的回忆苏大侠开始看西哲。 导论看得心里激荡,然后是第一卷。第二卷觉得力有不逮,不知是看者疲劳,还是作者也累了,觉...  

评分

撰写通史历来是一件吃力而不容易讨好的事。以一人之力处理跨度长、材料多的中国思想通史更是如此,加之葛兆光老师在导论中表现的雄心壮志和铺垫的大框架更使得本书容易树大招风。批评大都集中于正文两卷不能表现导论的雄性,所谓“一般思想世界”的描述仍然不够一般,就本人陋...  

用户评价

评分

清朝的普遍主义与天下文化主义对抗民族主义。只看了这一朝代。

评分

要买的~~

评分

只读了导论,写得很不错

评分

通读一遍第一卷,一边看,一边遐想连篇,对某些段落,忍不住停下来,发呆好久。。。(2012-06-27)时隔一年多,总算是乘空阅完。总而言之,很多都可以看得明白,但更多的是一头雾水,而一时之间信息量略大也记不过来也懒得下工夫仔细推敲,也就得到一个简单粗略印象。

评分

其实,在略略翻完这个以七世纪为中的分期,以及对各个时期思想特征的把握来看,作者的视域还是相当宏大的,毕竟所涉太广,所以不可能获得全部的同意,用他自己所习惯的话语、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把各个时期的用哲学史文学史所无法展现的重点描绘出来,已经足够完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