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内容简介: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禀赋与气质。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界泰斗之一的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一1961)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荣格从小就具有一种特别的个性。很小的时候,他就问小孩和各种小动物是怎么来的。大人于是告诉他,初生的小孩和各种动物的幼崽都是鹳鸟在晚上从月亮上叼来的。但从小就喜欢独立思考的他却觉得,小猫小狗由鹳鸟叼来,听来还有点道理,但是像小牛犊这样重的东西,鹳鸟怎么会叼得动呢?荣格的父亲是个牧师,他要荣格坚信上帝是至善的和无所不能的。
这时候会读《圣经》的荣格却觉得并非这样。因为上帝既然全知全能和至善,在他创造了世间万物和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并让他们住进伊甸园后,何以还要创造出引诱亚当和夏娃偷吃智慧树上的禁果而导致人的堕落并从此背上了原罪重担的蛇呢?上帝也并不是至善的,有时甚至是可怕地横暴和恶毒:他要亚伯拉罕杀了自己的儿子以撒作献祭,以此来考验他的诚心;他甚至让大洪水淹没这个世界来祸害人类等。但是父亲告诉他,信仰是不能加以怀疑的,这使荣格感到苦恼。
在读《荣格自传》前,我对荣格的了解只是一知半解,读完他的传记,我知道我又及时遇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我感觉他与博尔赫斯有些像,都是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但他们又是如此的不同,博尔赫斯象一个历经苍桑的老人的背影,而荣格更象一个治学严谨的人类医生,在他眼中,没有伤...
评分 评分对于这样思想上感到亲近的作品却无话可说,并非因为荣格的幻象艰深难懂,很大程度是因为荣格的思想和语言超乎严密,而这种严密又像他所叙述的曼荼罗一般,环中心(即集体潜意识)而绕行(circumambulation)。这种绕行并非目标,而只是一种手段,因而对其具有判断性的评价毫无...
评分荣格太诚实了,诚实到毫不遮掩。所以,虽说他身平显赫,著作无数,也没能得到同水平的关注。真的是“所以”吗?呵呵,只是世人的可笑吧。 这篇日志超长,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我给点猎奇性的提示,里面有一段摘录是我见过的对同性恋为什么存在的最牛B的解释~~也可作为春哥为...
评分作为一本传记,我想要了解的是,为什么荣格可以,为什么就要是他?还想要了解他是如何发现了自己的使命,一个作为心理学大家的使命,想要了解他的成长历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可是,在这本书里得到的答案就是不可复制。 荣格自3岁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梦的记忆,而且是那种“有意...
身为心理学家以个人传记的模式梳理自己的心理学观点而言,还是有些硬了,传记生动性稍显不足,本书听的是喜马拉雅的有声书,或许直接读文字的话,阅读效果更好。
评分原来荣格是弗洛伊德高端黑,他笔下的弗氏不仅小气敏感还外貌协会,另外此书颇有些令我不喜的跳大神味道。
评分把这几个人放在一起看很有意思。弗洛伊德只相信人的生理本能,把人降低到最原始冲动的生物;阿德勒看到了人的社会性,但战胜自卑的冲动也就比性欲冲动高级了那么一点点而已,很容易被成功学借鉴了去;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学说曾是我很喜欢的,但仔细想来,用现实性去装载精神性始终不过瘾;而荣格,我已不能用精神学家来看待他,他的一生贯穿着对自己内在的觉察及对人类文明的洞察。他看到人成为有意识的人之前,那根植于大地的原始生命力;他亦看到人在一生不同的阶段中的接纳、表达、创造以及牺牲的需要;他还看到超越个人性和现实性的神秘和永恒。这样的一个“人”,是有血有肉,而又可敬可爱的,既不否认人在现实中的丰富经历,亦不遗忘人接天连地的本性。另外,荣格根本不推崇任何精神分析方法,而是强调真实的相遇、深刻的自我觉察、真正的对话。
评分有一肚子話想跟榮格說
评分读了好几遍的书,自从读书以来,从荣格开始,有种共鸣感,自此理解了书是怎么一回事。“我们长期以来的想法和感受,有一天将会被某个陌生人一语道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