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弗里德•伦茨(Siegfried Lenz),德国当代杰出作家。与君特•格拉斯、海因里希•伯尔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合称“当代德语文学三大家”。曾获“不来梅文学奖”、“歌德文学奖”和“德国书业和平奖”等重要奖项,被誉为德意志民族的“心灵守护者”。
1926年生于东普鲁士,17岁被征入伍。战后攻读英国文学、德国文学和哲学。1951年处女作《空中之鹰》出版,引起文坛重视,次年荣获莱辛文学奖。此后,《与影子的决斗》《激流中的人》《面包与运动》《灯塔船》《满城风雨》《楷模》《家乡博物馆》《失物招领处》《默哀时刻》等陆续面世,其作品意蕴深远,沉郁厚重,将现代人的孤独、失败、过失、考验、责任、良知,拷问得深沉而悲凉,在德国乃至世界文坛逐渐确立崇高的地位。
享誉全球的《德语课》出版于1968年,作品取材自画家埃米尔‧汉森在纳粹统治时期被禁止作画的真实事件。小说以真切朴素、错落流转的叙述手法、“开满花朵一样”的句子,深刻审视了那个疯狂时代被扭曲的人性。作品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出版,名列“世界50大小说”,成为影响深远的不朽经典。
易北河水缓缓流淌,浓雾中的汽笛声依稀传进禁闭室,少年犯西吉•耶普森正在完成他的惩罚性作文《尽职的快乐》。
痛苦的往事打开了缺口:十多年前,身为乡村警察的父亲克尽职守地监视一位于他有救命之恩的画家,禁止其作画。自幼与画家亲近的西吉,悄悄将他的作品藏在一间破磨坊里。战后,禁令解除,父亲却仍然顽固不化地继续“履行职责”。一场莫名大火将磨坊里的画作付之一炬,西吉对父亲的怀恨与恐惧到达极点。不久,他因公然在展览上“偷”画被送入教养所……
西吉在回忆中一发不可收拾,日复一日完成了厚厚一摞《尽职的快乐》。而他自己也不愿再跨出禁闭室,想要一直写下去,继续体会“尽职的快乐”……
掩上了《德语课》的最后一页,小说是读完了,但层层的思绪不断袭来始终无法平静。 《德语课》,作为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伯尔和格拉斯齐名的德国文学家西格弗里德•伦茨(Siegfried Lenz)最著名的清算法西斯恶行的小说之一,选择的场景是远离战火但并不宁静的德国北部海边的乡...
评分向来比较喜欢表现战争期间普通人生活的题材,因其还原了作为普通人的个体鲜活的历史细节,总能给我区别与冰冷数字统计的体验,而且在战争的极端情况下,人性的光辉和丑陋总是得以放大和淋漓尽致的表现,由此带来的深思也总是更具挑战性。 但《德语课》的阅读体验一开始却并没...
评分记不清什么时候,读到这本《德语课》。 但那时不知道这书叫《德渔课》,因为书没有开头,自然也没有书皮,只有从第11页开始的发黄的纸里讲的一个怪怪的故事,讲一个“尽职尽责”的故事。 故事一留许多年,直到十几年前,才知道这个故事叫“德语课”。 早年的时候知道些德国,...
评分 评分伦茨有鲜花一样的文字,句子套句子的表达方式,繁华而绵长。 但真正动人心魄的,不是文字。 很多时候,但凡涉及到二战,都首先会想到日本,想到这个给我们带来了万千痛苦的民族。 德国人给人类带来了罄竹难书的罪恶,但它的人民在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无论在奥斯维辛还是斯大...
【为什么人们如此过分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那无暇顾及说话的贪食,自以为公允……临离开前,用鞋跟在潮湿的沙土地上写下了“扯淡”两个字。】可能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获胜了。
评分三星半,以前读过,但真的不怎么记得了
评分德语课像一部小众的文艺电影,看的时候很容易乏味,但至少稍微逼迫一下自己,读完之后立马想回头再来一遍。
评分你也可以看到乡村全景,你能体会到北德乡村浓郁的格调,海风、挖泥炭、捡贝壳,易北河、汽笛声。人物之间爱恨交织,微妙互动,气氛的描绘恰到好处,扑朔迷离的叙事,错落流转的时空。要有怎样的从容平和,才能将这样的主题糅合在如此浑然立体的故事里。伦茨的文字与句式,层层迭迭,如同瀑布,又像盛大的交响乐,或许你喜欢封底所说:开满花朵一样。
评分大一没读下去的书,五年之后重读。谢谢李辛迪搬寝室之前留给我的这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