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庆丰,1963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3届文学博士,师从钱谷融教授,北京大学1996~1998、2000~2002学年访问学者,先后师从钱理群教授、陈平原教授。
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电影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著有《郁达夫:挣扎于沉沦的感伤》(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欲将沉醉换悲凉——郁达夫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海外繁体字版,2001)、《灵魂的震颤——文学创作心理的个案考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1922~1936年中国早期电影现存文本解读》(上海三联书店,2009)等。
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ISBN:9787542629852,作者:袁庆丰 著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或者说追捧大片的时代,或许已经没有多少人再去翻看那些黑白的胶片映画,其实那些胶片之中,也有曾经的,备受追捧,激励了若干代人的动人影像。 读袁老师的书,一起回忆胶片上的那些中国的历史。
评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或者说追捧大片的时代,或许已经没有多少人再去翻看那些黑白的胶片映画,其实那些胶片之中,也有曾经的,备受追捧,激励了若干代人的动人影像。 读袁老师的书,一起回忆胶片上的那些中国的历史。
评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或者说追捧大片的时代,或许已经没有多少人再去翻看那些黑白的胶片映画,其实那些胶片之中,也有曾经的,备受追捧,激励了若干代人的动人影像。 读袁老师的书,一起回忆胶片上的那些中国的历史。
评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或者说追捧大片的时代,或许已经没有多少人再去翻看那些黑白的胶片映画,其实那些胶片之中,也有曾经的,备受追捧,激励了若干代人的动人影像。 读袁老师的书,一起回忆胶片上的那些中国的历史。
评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或者说追捧大片的时代,或许已经没有多少人再去翻看那些黑白的胶片映画,其实那些胶片之中,也有曾经的,备受追捧,激励了若干代人的动人影像。 读袁老师的书,一起回忆胶片上的那些中国的历史。
把早期电影影像梳理得如此清楚也只有袁老师能做得到了。
评分1922~1936年中国国产电影之流变 ——以现今公众能看到的影片文本为例,很严谨细腻的划分,很喜欢袁老师~
评分1922~1936年中国国产电影之流变 ——以现今公众能看到的影片文本为例,很严谨细腻的划分,很喜欢袁老师~
评分中国早期电影史的必读书目 构建了一种全新又合理的体系将所有中国早期电影进行分类归纳 袁老师厉害的一点在于他一直在更新修正自己所建立的体系 令其不会被时代的洪流淘汰
评分1、袁庆丰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背景使本书在对中国早期电影文本个案分析的过程中关注中国早期电影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比对、互动关系(特别是20年代中国国产电影受制于传统的旧文艺范畴而与新文化运动形成的文化浪潮的不同步关系) 2、作者提出了几个定性分析概念与类型:“旧市民电影”、“新市民电影”、“政府主旋律电影”和“新浪潮电影”,结合《中国电影发展史》中的“左翼电影”、“国防电影”等概念建立起一个中国早期电影的分期框架:旧市民电影(1920-1930)左翼电影(1932-1936)新市民电影(1933-1937)国防电影(1936-1937)疑似政府主旋律电影(1935《国风》《天伦》)新浪潮电影(1936《浪淘沙》) 3、对电影姓名政治学、电影中性元素的偏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