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是分裂的、残缺的、不完整的、自我敌对的;马克思称之为‘异化’,弗洛伊德称之为‘压抑’。古老的和谐状态消失了,人们渴望新的完整。” ——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对现代人的分裂问题做了一番探讨,他认为现代人的分裂与国家形式有着密...
评分*汉文系作业(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而且还有借鉴别骂我求求惹) 席勒在《论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中提出创作的两种方法:朴素的、感伤的。席勒认为所谓朴素,是指淳朴的自然状态,是人与自然作为统一整体的状态。这种表述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中体现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
评分总的来说,席勒在这本书中阐述的最多的原理就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单纯的从哲学上来说,就是所谓事物的内外因。即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 席勒以高度抽象的解释方法解释了一种所谓的“和谐美”。从人、神、以及自然精神等方面阐述了这种美。抽象的人格就是字我、绝对...
评分剑和刷 ————席勒和鲁迅 近读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版 冯至/范大灿译),此书由27封信组成,是写给资助他的丹麦奥古斯腾堡公爵的,但是译者觉得信里只论述了“溶解性的美”没有论述“振奋性的美”,所以又附上了他的《论崇高》一文。关于内容我就不说...
评分总的来说,席勒在这本书中阐述的最多的原理就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单纯的从哲学上来说,就是所谓事物的内外因。即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 席勒以高度抽象的解释方法解释了一种所谓的“和谐美”。从人、神、以及自然精神等方面阐述了这种美。抽象的人格就是字我、绝对...
《论崇高》一旦在这势如潮涌的现象之中他发现自己的本质中有某种固定不变的东西,他周围的粗野凶狠的自然物质就开始用完全另外一种言语对他讲话,他身外的相对宏伟就成了一面镜子,他从中看到他自己身内的绝对宏伟。
评分《审美教育书简》读了三个本子,一个是张玉能的,众多席勒文章合集。一个是《冯至全集》第十一卷部分,另外就是电子书的这本小册子。我不能很学术地讲解它,是我的缺陷,你可以说我是闲聊,但我不能不对席勒表示我的敬意。然而,如果要解决一点我现在的精神问题——已经不止是精神层面,我估计,我最终会沦为马克思的信徒。
评分翻译的挺好,注释很详细。
评分哈贝马斯:这些书简是现代性的审美批判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席勒用康德哲学的概念来分析自身内部已经发生分裂的现代性,并设计了一套审美乌托邦,赋予艺术一种全面的社会—革命作用。艺术应该代替宗教,发挥出一体化的力量,因为艺术被看作一种深入到人的主体间性关系当中的“中介形式”。席勒把艺术理解成一种交往理性,将在未来的“审美王国”里付诸实现。席勒把理性的实现想象成遭到破坏的同感的复兴;它不能单独从自然和自由任意一个领域中形成,而只能出现在教化过程当中。教化过程的中介是艺术,艺术能赋予分裂的总体性“一种社会特征”,审美的创造冲动给人卸去了一切关系的枷锁,使人摆脱了一切被称为强制的东西,不论这些东西是物质的还是道德的。只有当艺术把现代已经分裂的一切“带出到同感的开放天空下”,美和趣味的社会特征才能表现出来。
评分《论崇高》一旦在这势如潮涌的现象之中他发现自己的本质中有某种固定不变的东西,他周围的粗野凶狠的自然物质就开始用完全另外一种言语对他讲话,他身外的相对宏伟就成了一面镜子,他从中看到他自己身内的绝对宏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