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P2:唯有通过游戏性的审美,才能改变人的异化状态,弥合人性(感性与形式冲动)的分裂,达致人性的完美。 主张通过艺术和审美活动把人从工具理性中解放出来。 第四封信: P8 理性的法则通过不受诱惑的意识而铭记在人心中,自然的法则通过不可泯灭的情感而铭记在人心中。道德...
评分序P2:唯有通过游戏性的审美,才能改变人的异化状态,弥合人性(感性与形式冲动)的分裂,达致人性的完美。 主张通过艺术和审美活动把人从工具理性中解放出来。 第四封信: P8 理性的法则通过不受诱惑的意识而铭记在人心中,自然的法则通过不可泯灭的情感而铭记在人心中。道德...
评分席勒作为18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剧作家,与同时代的思想家类似,不满于当时社会腐化堕落的状况,又看到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美育思想,试图以美育造就个人身心和谐与理性提升,最后实现社会改良。《审美教育书简》是他写给奥古斯滕堡公爵的...
评分 评分不是简单的“游戏”而已,是第三种的游戏。对天才的崇拜,继续在狂飙突进。
评分《审美教育书简》读了三个本子,一个是张玉能的,众多席勒文章合集。一个是《冯至全集》第十一卷部分,另外就是电子书的这本小册子。我不能很学术地讲解它,是我的缺陷,你可以说我是闲聊,但我不能不对席勒表示我的敬意。然而,如果要解决一点我现在的精神问题——已经不止是精神层面,我估计,我最终会沦为马克思的信徒。
评分美之书,康德哲学的发展,马克思哲学的渊源
评分一些词句还蛮有画面感的,就像席勒对着公爵马景涛。而这些书简勾勒出了从文艺复兴开始内在于人的宿命:人建立自我和主体性以追求自由,却也因此承担了自己无法承担的不可知和无限性,于是反而相生出了不自由与局限性。人在二者的夹缝中挣扎、耗竭自身——在超越的向度与本性的深度之间游走。那么,有没有什么升华的道路呢?席勒认为这是艺术——他是赋予艺术以介入性自律的那道最耀眼的曙光。但是,在奥斯维辛面前、在文化工业面前,艺术何以能?艺术何以可能?这就是阿多诺们的问题、现代艺术的问题了。
评分Der Mensch spielt nur, wo er in voller Bedeutung des Wortes Mensch ist, und er ist nur da ganz Mensch, wo er spiel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