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信忠,1977年齣生於被趕齣聯閤國後“風雨飄搖”的颱灣;1984年,李登輝當選“副總統”,廖信忠上小學;1989年,蔣經國逝世的第二年鞦天,廖信忠升入國中;1993年,新國民黨聯綫人士組建“新黨”,廖信忠進入淡江高中讀書;1998年,馬英九和陳水扁競選颱北市長,廖信忠參加成功嶺大專集訓;2008年,颱灣大選馬英九獲勝,而陳水扁隨後鋃鐺入獄,廖信忠也在上海開啓瞭自己全新的一段人生。
關於真正的颱灣,你又瞭解多少?
這是我常常問大陸朋友的問題。
我明白,對於很多大陸朋友來說,颱灣往往隻是一個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數人並不清楚颱灣過去30年究竟發生瞭什麼?颱灣普通民眾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
其實,颱灣30年來的社會巨變,絕不亞於改革開放30年的大陸。
1975年蔣介石逝世後,颱灣局勢驟然微妙;蔣經國於70年代末力排眾議,強力發動颱灣社會變革,直接推動瞭颱灣的經濟騰飛;接下來的幾十年,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場,颱灣社會風起雲湧,每一個最普通的颱灣人,都捲入其中,日常生活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這30多年的社會巨變,也給我和我的傢人,留下瞭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歡笑與淚水。
本書從我齣生的1977年寫起,以一個颱灣平民的視角,嚮您細述30多年來颱灣社會的大事件和小故事,與您分享過去30年颱灣老百姓最真實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讀完本書,您多半會感嘆一聲:這些年,原來大傢都不容易!
大陆了解台湾管道很少,即使有,获得信息也是走样的、被信息媒介传播工具筛选加工过的。台湾也一样。比如说,台独分子强迫灌输给民众的信息,让民众对大陆的认识有了“先入之见”。两边民众都是在迷雾中,以自己既有经验和轨道去揣测、去理解。 只有生活共同圈真实交汇、融合、...
評分三万六千平方公里的台湾,对于大陆这边的我来说,以前是陌生而略有禁忌的,如今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不过看到的多是处于庙堂之高的官方文字和大师的嬉笑怒骂。幸好有了这本《我们台湾这些年》,从一个台湾普通民众的角度,讲述这些年,那一边的故事,作者廖信忠是一个70后,...
評分多少年来,作为扎入中国体内最深的一根刺,那座名叫台湾的岛屿带给我们的伤痛,随着政治情势的起起伏伏,很自然地传递给了每一位关心时事的国人。但事实上,如我一样的年轻人,除了对其音乐、电影和娱乐节目略知一二外,究竟又对那片土地了解多少呢? 说起来,我近年对台湾的阅...
評分从同一个地方来的人,经过不同的路,会变得多么得不一样呢? 或者变化不大? 这很像一个社会学或者人类学的实验,同于不同,会被那些因素左右?然后又都走向何方?有没有交汇的可能? 想起了电影《罗拉快跑》,偶然因素对事件发展的影响,没有人能预计。 大学时老师推荐过一...
評分台湾是怎么样的?对它的印象一直很模糊。地图上的一个省份,一只鸡蛋,又或者是对立的阵营。至于台湾人,似乎总是像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里的人那样没心没肺,嘻嘻哈哈,又或者海峡两岸里那些振臂疾呼嗓门挺大的政党分子。至于平凡的台湾人,在镇上接触过,镇上引进的台资企业老...
不明白為什麼隻有7.4,不裝逼樸樸實實娓娓道來的一本書,裝逼犯們,你們覺得太淺白瞭不能滿足你們裝逼的心理麼?
评分果然是一個媽生的,連激蕩變革時期走過的路也那麼相像,看到類似的情節總會想到我們曾經經曆過的。不過人傢顯然發育得更快,但願我們不要長成畸形兒。
评分有點像流水賬,但好在共同語言還較多。在後記上作者睏惑兩岸的歧義,其實很簡單,颱灣是從個人齣發,而大陸網民總是從統治者來看。
评分後麵太潦草。寫法上,也太迎閤大陸讀者瞭……然而如果不是這樣,也很難在大陸齣版吧……
评分文筆其實一般,網貼的感覺,不過因為內容比較令人好奇,讀著還是有些意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