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家,国际顶级设计师,获得多项重要的建筑大奖:法国巴黎建筑大奖(1990)、法国建筑师学会银牌奖(1992)、法国国家建筑大奖(1993)、美国普立兹克建筑大奖(1994)、欧洲城市规划大奖(2004)。
索莱尔斯(Philippe Sollers),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思想家,与罗兰•巴特、于丽娅•克里斯特娃等同为法国结构主义流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并成为后结构主义思潮的思想先锋之一。其主要作品包括:《天堂》《女人们》《游戏者的肖像》《秘密》《卢浮宫的骑士》《固定的激情》《无限的颂歌》等。
本书凝结了法国著名作家索莱尔斯与建筑家鲍赞巴克的思想对话,交织融会了这两位当代名家在建筑、文学、音乐、哲学等领域的独特见解,是一场思想的交锋与对撞,也犹如一场别具一格的交响音乐会。这本书构思源自在法国高等建筑学院组织的数位作家与建筑家的见面会,但两位作者的友谊历时已久,早在鲍赞巴克设计巴黎音乐城之前,以音乐为名,他们之间就经常来往,早在第一次见面时,索莱尔斯如是说:“需要为声音设计一座建筑。”在此书中,我们听到了一种独特的音乐,带着节奏、诗意、空间的深度、光线、梦想,正是在两人渐渐上升的视野中铺展开的“观看”与“书写”。
巴黎的咖啡馆、魁克大学的图书馆、马尔纳山谷、卢森堡爱乐音乐厅……地标建筑也是地域文化的体现。 我不喜欢大城市,特别是中国现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走到那里都是一样的,水泥,钢筋。没有去过太多的大城市,就经历看来,那些大城市组合起来,更像迷宫了,地点的特性不再存...
评分“让我们看这城市的风景,我们从此封闭在其中。堆积着一片铁匣子般的楼房,重重叠叠,甚至也有在路上快速行驶。身体之间的分离,正是分隔的普遍化的演出。在我们被召唤着走向生命终结的地方,在公墓里,这种布局形式达到了极点。” 这是法国小说家索莱尔斯写过的一段话,...
评分 评分 评分你说只有重建双子塔才是对死者的尊重,这个观点可以,但是你并没有很好的说服我。于是第一章就给我埋下了蛋疼的基调,后面几章就更一眼没太认真看也没看太懂了,只记得好像在讲【语言】和【语言之外】的两种认知模式。
评分他让我怀疑自身的行为,至少带批判色彩。也不是简单向向善发展,那很容易被框住。对于事物的需求,你得绕开事物本身,从多方面理解,行动,再回到事物本身。带批判怀疑就是扣问事件的核心,从片断中找关联,从彼岸连接对岸。比如:桥不属于任何人,你看到它时,附于它感性一面,而理性一面变成概念,具有连接性。这种体验,是自我存在的关键。
评分我更倾向于构筑一个场,与天地和心灵互通有无的场,用任何可以touch的方式。所谓建筑或文学的本体,只是它的皮囊。它不必言说,我也懂它。我就在它里面,它就在我心间。这是属于我的自由。
评分只读得懂建筑师部分,文学家让人好困惑,他究竟想干嘛?@翟永明
评分我是决定舍弃了。。读到一半。确定两人都是大神级的,但这种对话的方式还是令我跟从无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