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博拉·阿德莱德(Debra Adelaide),澳大利亚知名女作家、图书评论家、编辑和学者。曾获悉尼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悉尼科技大学高级讲师,教授创造性写作,也是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的副教授。已出版两本小说,《信天翁旅馆》和《撒旦达斯特》,均获得出版评论界和销售的双双好评,另编有四本小说集和回忆录。她有三个孩子和一群母鸡。
德丽雅是个文艺女青年,从斯宾塞那里知道了马尔维,对艾略特和狄兰·托马斯信手拈来。她同时也是一个读者问答专栏作家,一个家庭主妇,一个母亲,一个妻子;她善于观察,没有耐心,是个家庭操纵狂。简而言之,她是每个女人的点滴集合。
她被宣判癌症晚期。
本书穿插着德丽雅读者问答专栏的片段以及随后《死亡居家指南》的引言,同时贯穿着她对书籍、音乐、烹饪、园艺的喜爱,渗透着她对人生幸福、困境、死亡、关系等的思考,语言沉静幽默,故事感人至深。
这是一段交织着爱与失落,温情与痛苦的人生旅程。照亮旅程的,不是彼岸的光芒,而是人心的爱与希望。
当处暑为江南的酷热带来些许凉意时,在天的那一边,这个失去了字面意义的节气大约是预示着残冬即将走到尽头。 我仿佛坐在她屋后的游廊下,听她娓娓叙述着那个伤感而温暖的故事。 爬满廊架的紫藤应该已有新芽萌动,午后温暖的阳光穿过紫藤的枝蔓,在廊道间印下纵横斑驳的剪影。...
评分十分凑巧的,在看完这本书的前几天刚刚看了那部著名的电影《死亡诗社》,于是在看到本书中大段的诗歌引用时感触良多,特别是最后德丽雅爬上梯子,看到邻居怪老头兰伯特先生后院的玫瑰,还有石板上那句著名的carpe diem——及时行乐!德丽雅与兰伯特先生之前的种种恩怨就此解开...
评分总觉得身边经历的一切都有一种莫名的联系。最初看到这本书的文字,便想起了英国意识流小说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想起论文里所讨论的《达洛维夫人》中的片段化句式,即句子打破了传统英语主语+谓语+宾语之类的语法结构,以名词、动名词、不定式成句,用这种文体上的突破来...
评分书是一直握着,每日乘地铁读,上街去座公交也读。读了一遍之后书都有些破旧了,上面划了一些段落和句子。 总是看着看着,突然要流下泪来。它不是一本最合适的地铁读物,它会让你在众多陌生人中间突然露出最柔软的情感,突然落下眼泪来。这真是让人觉得尴尬和沮丧……然而这是一...
评分早些年看过陆幼青的生死留言,好像是这个名,又不像。 现在,再看到这本死亡居家指南, 原来,能准确的知道自己还剩下多少时间, 在倒计时中,人可以活得如此静美。 节选这一段,日常的农家景象可以描述的如此生动鲜活深情 无不提醒着我:生的重点是活。 在那静谧的几分钟里...
故作镇静。腻得很。
评分他为她在棺盖上写了一首诗:马尔维《致羞怯的情人》。
评分很治愈!
评分如果你被设定了死亡期限,还关心什么。你也许具有掌控欲,甚至开始安排葬礼,关心阅读书目,烹饪秘方,回忆,忏悔,或者关心你女儿十年后婚礼蛋糕的制作方法,也许你放弃了,瘫倒在那一刻,让别人可怜你,谦让你,以一个可怜虫的角色死掉。但黛博拉笔下的德丽雅是前者,在细腻的叙述中让我心满意足地哭了一场,由此确认了每一个感觉细胞的在场。
评分很遗憾,小说可不是只靠感性和絮叨就能支撑起所谓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