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文文學到了1949 年出現前所未有的轉變和分流。中國大陸出現嶄新的「社會主義文學」,文人身份與干部體制、作家協會與國家機器關係複雜,此消彼長。從「十七年」到「文革」再到改革開放三十年,宣傳與挑戰主流意識形態始終是當代文學發展的矛盾主線。台灣則在日據五十年後建設了「國語的文學」,由「反共文學」到鄉土文學、現代主義,再到「世紀末的華麗」,不少佳作樹立了當代中文文學的標準。而香港文學從「左右戰場」到「本土性」自覺,再到「九七」「後殖民」書寫,同樣自成一派風景。轉眼六十年過去,在新的世紀裏回顧當代中文文學這段「三江分流」的得失與成就,此其時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张爱玲、鲁迅。中国、香港、台湾。后面座谈里王蒙、董桥、陶杰的发言比较有意思。
评分(標明:我看的是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由於豆瓣讀書中已不能找到這本書的存目了,特盜用這本貌似文學史的書名,將短評附在其下)歷史是什麽呢?無非還是人事的紛飛?道義呢?政治呢?……傷害?……人寫的關於人事的歷史,或者才是真正的歷史?或者才最接近真實?那麼,真實又是什麽呢?怎麼去定義“真實”?是“真相”?還原?時光倒流?……一連串的疑惑在心頭縱橫交織。感謝為為的完整台版。我已熱淚盈眶。然而,這淚又真是帶著體溫的嗎?
评分@HKBU
评分看待问题的高度参差不齐,对台湾白压下的文坛发展有点意思。
评分有些都跳过了,学识不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