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经学丛书(第四辑)

民国时期经学丛书(第四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一)主编、副主编

主 编:

林庆彰(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

副主编:

桥本秀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詹杭伦(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兼清史编委会典志组专家)

杜泽逊(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

罗 琳(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研究员)

黄仕忠(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二)编辑顾问

总顾问:

刘兆佑(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所教授兼主任)

顾 问:(依姓氏笔划排列)

朱杰人(华东师范学院古籍研究所教授兼出版社社长)

李威熊(逢甲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

周勋初(南京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

胡楚生(明道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庄雅州(元智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

舒大刚(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张宏生(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张高评(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彭 林(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葛志毅(大连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

(三)编辑委员:(依姓氏笔划排列)

丁亚杰(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丁原基(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

车行健(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吴铭能(四川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林登昱(文听阁图书公司执行长)

黄忠天(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教授)

黄忠慎(彰化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教授)

陈恒嵩(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张宝三(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张晓生(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副教授)

程克雅(东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冯晓庭(嘉义大学中国文学系助教授)

杨晋龙(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员)

郑卜五(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教授)

蔡长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员)

蒋秋华(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员)

赖贵三(台湾师范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四)执行编辑:

陈水福(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硕士生)

袁明嵘(台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硕士生)

张晏瑞(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硕士生)

黄智明(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生)

陈亦伶(台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硕士生)

苏琬钧(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硕士生)

出版者:台中文听阁图书有限公司
作者:林庆彰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09
价格:150000.00元新台币
装帧:精装16开
isbn号码:9789868290082
丛书系列:民国时期经学丛书
图书标签:
  • 经学 
  • 經學 
  • 民国 
  • 近代史 
  • 中國文學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民国时期经学丛书》分辑分类编辑收录1912至1949新中国成立前的经学

研究专著。本丛书收录民国时期的经学专著约九百余种,预计分六至七辑影印原

版出版,每辑预出六十册。此次出版第一、二辑,收书二百七十余种,全部影印

成十六开本,精装一百二十册。

本丛书所收各书依林庆彰主编之《经学研究论著目录》(台北市:汉学研究

中心,1989年12月)之分类,分经学通论、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

传、四书、孝经、尔雅、石经、谶纬等类。

本丛书所收各书,力求保存旧观,原书有封面和版权页者,影印时尽量保留,

无封面者以书名页为封面。无版权页者皆在书末注明影印时所根据之版本。

内容大要:

经学有很强的时代性,各个时期的经学研究都有他的特色。那么,民国时期的经学研究,特色是什么?

历代经学的特色,可以从当时或后代所编的丛书反映出来。《十三经注疏》搜集汉代至宋代的注疏专著,反映汉学的研究成果。徐乾学为纳兰性德所编的《通志堂经解》,收宋代至明末的经学著作,反映宋学的研究成果。有清二百六十余年,其经学成就展现在《皇清经解》和《皇清经解续编》上,大抵文字诂解多于经义诠释。

民国时期的经学既不走汉学或宋学的路,也不循清人所走的『清代汉学』的路。那时候,是个大变动的时代,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个传统价值观崩溃的时代。它的特色可以从本丛书所收经学专著反映出来。民国时期的经学著作约有一千种,本丛书预计收录最重要的九百多种,这些著作除承续传统治经之路的部分著作之外,多数的著作反映了以下数点特色:

(一)经书导读和经学史的专著

经书是古代知识分子求学历程中必读的书,日夜沉浸其中,似乎不需要导读性的著作,民国以来学制大不同,经书成了许多学科中的一科,经学概论的著作也应时而兴。三十多年间,出版了二十多种。至于各专经的导读性著作,如解题、读法、入门的书,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经学史的著作受西方史的观念影响,也出版了十多种。本丛书所收这两类的著作甚多,有不少是第一次与当代学者见面。

(二)用新方法和新观点解经

自清末开始,新的思潮和新的学问纷纷传进来,在新学问方面,如民俗学、社会学都是。新思潮方面,如: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性心理学等都是。许多学者利用这些新方法和新观点来解释经书,取得相当良好的成绩。利用社会学观点的,如李安宅《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将三民主义与经典结合的,如顾寔的《三民主义与大学》;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如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利用弗洛伊德性心理学观点的,有闻一多的《风诗类钞》。

(三)国外经学著作的译介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大抵是中国的经学著作传到国外去。清中叶日本山井鼎的《七经孟子考文》传入,接着荻生徂徕的《论语征》也传入。民国以来,日本和欧洲的汉学著作译成中文的甚多,日本方面,如:本田成之的《中国经学史》、泷熊之助的《中国经学史概说》、诸桥辙次的《儒学の目的と宋儒の活动》,都有译本。法国马伯乐的《书经中的神话》、高本汉的《左传真伪考》,也有中文译本。

以上所述的几个特点,都有它们的代表著作。这些著作都已收入本丛书中。

编辑体例

(一)本丛书所谓『民国时期』,是指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九月三十日新中国成立前的时段。此一时段中国史家称为[民国时期』。

(二)本丛书所谓[经学』,是指研究儒家十三种经书,包括《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孝经》、《尔雅》和石经、谶纬,及其在中国历代之发展的学问。

(三)本丛书仅收民国时期学者研究经学之专著,不收单篇论文。所收专著也仅限于下列范围:

1.民国时期学者论述经学之专著。

2.历代经学家之专著,经民国时期学者整理出版者。

3.跨清末和民国时期两时段之学者,仅收其民国时期出版之著作。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两时段的学者,仅收其民国时期之著作。

4.此一时段学者所编之非论述性专著(如:索引、目录)不在收录之列。

(四)本丛书所收各书,大抵依林庆彰主编之《经学研究论著目录》(台北市:汉学研究中心,1989年12月)之分类,分经学通论、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孝经、尔雅、石经、谶纬等类。

(五)本丛书每辑约六十册,各册之篇幅约在四百至七百页间,篇幅小的著作,则合数种为一册;篇幅大的著作,则分装数册。

(六)本丛书的版式为十六开本,民国时期经学著作的版式不一,原书版式小于十六开本者,依实际需要稍做放大。

(七)本丛书所收各书,力求保存旧观,原书有封面和版权页者,影印时尽量保留,无封面者以书名页为封面。无版权页者皆在书末注明影印时所根据之版本。

(八)本丛书所据以影印之原本,有印刷模糊不清或页面透字,妨碍阅读者,皆尽量依原版式重新打字排版。

(九)本丛书所据以影印之各书,有乱丁、阙页者,皆已用其它印本订补。

(十)本丛书各辑出版完毕,将编辑《民国时期经学丛书总目暨索引》,以方便读者检索。 (十一)本丛书仿《四库全书总目》,于编辑完成后,另编纂《民国时期经学丛书提要》,供学界参考。

本丛书的价值

(一)搜集民国时期经学研究成果,并化身千万,减少学者为搜寻数据舟车劳顿之苦。

(二)呈现民国时期经学研究成果,提供学者较全面的研究文献,修订以前片面的经学发展观。 (三)提供研究生大量的罕见资料,拓展研究生新视野,寻找研究新论题。

(四)充实各图书馆的民国时期藏书,展开民国学术史、儒学史、经学史等的研究。

(五)证明传统学术的研究,需海峡两岸共同合作,互补有无,才能作出超越前人的新贡献。

目录:

第四輯

第一冊:崔 適《五經釋要》

第二冊:成本璞《九經今義》

第三冊:丹羽正義等著,江俠菴譯《先秦經籍考一》

第四冊:丹羽正義等著,江俠菴譯《先秦經籍考二》

第五冊:馬 浮《復性書院講錄一》

第六冊:馬 浮《復性書院講錄二》

第七冊:葛陛綸《經說選粹》

第八冊:許嘯天選註《易經公羊傳左傳活葉文選》

許嘯天選註《尚書禮記活葉文選》

許嘯天選註《論語韓非子莊子活葉文選》

李蘇翹《經書大同學說》

第九冊:王樹枏《周易釋貞》

孫仲玉《周易輯說講義》

第十冊:林錫光《周易義例釋》

第十一冊:周學熙輯《易經音訓節本》

黃元炳《河圖象說》

第十二冊:黃元炳《易學探原經傳解一》

第十三冊:黃元炳《易學探原經傳解二》

第十四冊:楊踐形《易學演講錄》

第十五冊:盧維時《周易盧氏學一》

第十六冊:盧維時《周易盧氏學二》

第十七冊:陳 衍《尚書舉要》

楊筠如《尚書覈詁》

第十八冊:陳勗夫《書經簡明白話解》

第十九冊:吳國泰《尚書鈎沉一》

第二十冊:吳國泰《尚書鈎沉二》

吳國泰《尚書通今》

第二一冊:徐天璋《詩經集解辨正》

第二二冊:宋育仁《詩經講義》

第二三冊:李九華述義,張 斌、張國棣輯《毛詩評註》

第二四冊:洪子良《新註詩經白話解》

第二五冊:張壽鏞《詩史初稿》

第二六冊:許嘯天《分類詩經一》

第二七冊:許嘯天《分類詩經二》

第二八冊:吳之英《壽櫟廬儀禮奭固禮器圖》

第二九冊:吳之英《壽櫟廬儀禮奭固禮事圖》

第三十冊:駱成駫《儀禮喪服會通》

姚文枏《江蘇編訂禮制會喪禮喪服草案》

第三一冊:蔡介民《禮記通論》

葉紹鈞選注《禮記》

第三二冊:杜明通《學記考釋》

劉光蕡《學記臆解》

姚明煇《學記集義訓俗》

第三三冊:吳佩孚《春秋正議證釋一》

第三四冊:吳佩孚《春秋正議證釋二》

第三五冊:郭希仁《讀春秋隨筆》

王祖畬《讀左質疑》

徐哲東《公羊榷論》

第三六冊:張憲和《公羊臆》

張憲和《讀公羊注記疑》

第三七冊:余 謇《左傳補注抄撮》

張慰祖《穀梁大義述補闕》

第三八冊:簡朝亮《論語集注補正述疏一》

第三九冊:簡朝亮《論語集注補正述疏二》

第四十冊:簡朝亮《論語集注補正述疏三》

第四一冊:簡朝亮《論語集注補正述疏四》

第四二冊:簡朝亮《論語集注補正述疏五》

第四三冊:簡朝亮《論語集注補正述疏六》

第四四冊:朱 熹集註,王伯沆圈點手批《圈點手批四書集註一》

第四五冊:朱 熹集註,王伯沆圈點手批《圈點手批四書集註二》

第四六冊:徐天璋《論語實測》

第四七冊:羅振玉《金州講習會論語講義》

徐 英《論語會箋》

葉德輝《天文本單經論語校勘記》

第四八冊:鄭 浩《論語集註述要》

第四九冊:王恩洋《論語新疏》

第五十冊:姚永概《正志中學孟子講義》

第五一冊:徐天璋《孟子集註箋正》

第五二冊:王恩洋《孟子學案》

第五三冊:救世新教會《中庸證釋一》

第五四冊:救世新教會《中庸證釋二》

第五五冊:唐家楨《孝經釋義》

鄔慶時《孝經通論》

陳伯陶《孝經說》

羅功武《孝經通論》

第五六冊:王樹枏《爾雅說詩一》

第五七冊:王樹枏《爾雅說詩二》

第五八冊:王樹枏《爾雅說詩三》

第五九冊:丁惟汾《爾雅古音表》

黃 侃著,黃 焯記《爾雅音訓》

第六十冊:羅振玉《魏三字石經尚書殘石》

王國維《魏石經考》

王國維《魏正始石經殘石考(附隸釋所錄魏石經碑圖)》

吳寶煒《魏三體石經錄》

孫次舟《論魏三體石經古文之來源並及兩漢經古文寫本的問題》

章炳麟《新出三體石經考》

羅振玉《蜀石經春秋穀梁傳殘石》

全书共60册,精装16开,定价:150000.00新台币。

我公司有售

联系人:陈先生

联系电话:13146812822、010-84651957

邮箱:hhxy88@163.com

QQ:21175854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