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1976年出生,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现为《生活》杂志联席出版人,《亚洲周刊》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他也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出版《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国纪事》、《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转折年代》、《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纳斯达克的一代》、《昨日与明日》、《思想的冒险》、《新闻业的怀乡病》等。
“在你的国家,你却是个陌生人”
在这本书里,作者试图通过一次穿越中国的旅行(爱辉-腾冲)来了解这个国家,但看到的事实却并非如其所想象,这在作者行走三峡和陕西以及其他地方时,似乎也是一样,传统已经断裂,混乱的价值观无处不在,他既看到了这个快速变化的国家的巨变,也看到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像是无根之萍,他们困惑、焦灼、滑稽、痛苦、失落,却也蕴涵着无尽的能量——他们无法从传统中获取价值和意义,却也享有了没有历史束缚所带来的无边界的自由。
这本书在形态上或许杂糅,游记、人物、评论,都混合其中,但是其主题仍很清晰,它试图展现的是当代中国社会日益深刻的断裂感。
如果有一个人,来到你的家门口看到你的生活方式,但由于他不能理解,于是就给你盖了一个戳儿——在你的国家,你是陌生人!那你烦不烦这人?! 其实话说,这人就是许知远,我一向觉得应该敬而远之这种长发飘飘的文艺青年。这帮人有典型的中国式矫情。《祖国的陌生人》里的一句...
评分几年前就很注意许知远和吴晓波两位同样才华出众的年轻学者。几年之后,吴晓波已经在财经写作领域建树颇丰,而许知远仍然在迷惘着。 一个才华太多的人,该怎样收敛自己的才华,这的确是一个难题。因为才华横溢,难免叙事宏大,善于在点滴中发现大的命理,难免就不愿意深入细节...
评分以前读许知远,是读文字感,再后来是读文字,了解一些新思想。现在只是读一些感觉,他的感觉太敏锐,不管有没有思想,都能够带来一些触动。 1. 我的旅行像是两种截然相反力量的拉扯。一方想寻找事物的共性,将经验抽象成一种简单的模式,以便获取整体性的理解;另一方则厌恶这...
评分他见到的那些人那些事,正是我这两年出差所见闻他想说的正是我所想 中国那么大,而我们却那么疲惫 一栋大楼可以推翻重建,一片土地可以征收重规划,一个城市可以淹没再迁移 而更多的人为了生计和微薄的希望背井离乡地四处奔走 对这个土地上的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生活意味着一步...
评分在你的祖国,你却是个陌生人。——书名和封面上这行字抓住了我。 近几年国内轮番上演的种种乱象让我感到越来越沉重、茫然。意气风发的“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主人”睁开眼才发现自己生在一片焦土之上。我想做些什么,但面对太大、太乱的现状,除了跟朋友聊天感慨“世道太乱”,...
许知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精英意识我很不喜欢。
评分中国人写的“寻路中国”
评分这种为了写书莫名走爱辉腾冲一线 抒情的像吃了春药 小家子气的思考又如同黛玉葬花一样矫情 不明白许知远是怎么办了个书店。当记者不深刻 当文青太矫情 叹气。
评分看一篇不觉得什么,看完全部才知道1个小学生暑假全部游记写出来是什么样子。
评分许知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精英意识我很不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