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 1819年8月1日—1891年9月28日),美国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由于家境不好,做过农夫、职员、教师、水手、海军等职务,后来成为小说家,他以其海上经历为事实依据写成其寓言杰作《白鲸记》(1851年),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英国作家毛姆在《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一书中对《白鲸记》的评价远在美国其他作家爱伦·坡与马克吐温之上。麦尔维尔生前默默无闻,穷愁潦倒以终,在《白鲸记》出版后七十年才暴得大名;他的作品还包括短篇小说,如《书记员巴特子比》(1856年)以及中篇小说《比利·巴德》(1924年出版)。
他的小说往往流露出对现代西方文明的憎恨、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对正义的人道主义的追求。他的某些作品(如《玛地》和《白鲸》)还凝聚着他对宇宙和人类本性问题的哲理探索。
《水手比利·巴德》被称为有史以来写得最好的小长篇。赫尔曼·麦尔维尔在这部才华横溢、文思稠密的小说中,创作了一个与法律有关的寓言,藉此说明在邪恶面前理性和智力是如何无力保护纯真无辜。英俊水手最终成了人类不肯妥协让步的牺牲品。
这个令人难忘的故事,对每一个在敌对僵化的环境中感觉受到威胁的人,都有特殊的意义。
《水手比利巴德》是梅尔维尔的短篇小说集。同名短篇小说《水手比利巴德》讲诉的是水手比利巴德的“冤案”。之所以人类有冤案,就是因为人们的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存在差异,人们对“真想”、“正义”的理解之差异。比利被处决的场景被描绘成类似耶稣受难时的景象,或许有象征意...
评分读外国文学,肯定是读原著的最好。然而,唉,英语水平怎么也无法跟翻译家相比,所以,只好放弃。这本书我读了三遍,有时就在困惑:读译作究竟是在看故事呢还是在进行中文特训?这只是困惑,不含褒贬哈。还有,抛开其他不谈,这本书的故事本身也很复杂啊,伟大的麦尔维尔留白的...
评分作家曾经说过:“我最珍贵的愿望,便是写出那种人们都认为失败的书。” 从这一点来看,麦尔维尔和卡夫卡一样,对于文学书写中的“不合法”和“不成功”,抱持着一种少数族裔的意识,——可以从现代“少数文学”的流变与冒险的角度来加以观照,就像吉尔•德勒兹的文论所阐述的...
评分《水手比利巴德》是梅尔维尔的短篇小说集。同名短篇小说《水手比利巴德》讲诉的是水手比利巴德的“冤案”。之所以人类有冤案,就是因为人们的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存在差异,人们对“真想”、“正义”的理解之差异。比利被处决的场景被描绘成类似耶稣受难时的景象,或许有象征意...
评分纠察长为何迫害比利?威尔船长为何绞死比利? 叙事人深入人物的精神世界,仿佛进入不为人知的迷宫,每打开一道门,都能看见幽暗的侧道和曲折的路径。 这种所谓的“内在的叙事”也赋予小说某种不寻常的特点,它讲述海上发生的故事,但是大海消失不见;它描写三个人物的悲剧冲突...
这厚度原本是用来打发地铁时间的,但读了几次弃了几次。总算今天one sitting很认真地读完。作者留白超多,是本挺难的书。
评分害,归根结底还是权力和权利造成的悲剧
评分感觉好难啊 但是真的是丰厚
评分有一类名著是大家所公认的,偏偏你自己读不下去。麦尔维尔的两本书都在此列。《白鲸》对我来说索然无味,而本书更是莫名其妙。毛姆,博尔赫斯和福斯特都推崇备至,一本191页的薄书,故事情节极其简单,导言和后记居然加起来有47页之多。从五花八门的角度来诠释解读。“历史的框架,神话的框架,圣经的框架,情欲的框架”,此外还有政治上的弦外之音云云。“是对人类不能永葆纯真无邪的沉思,是对于人性处在邪恶所包围的堕落状态的沉思。”还有说法是这是以同性恋性压抑或“恐同症”作祟的缘故。我只从书中看到了克腊加特“遵照本性的一种堕落”。“道德本性很少与身体构造不相契合。”(P8)。可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如何理解内在固有的本性的堕落,如何看待这一人性恶在道德生活中的位置。再机智的分析,再合理的结论,我们也永远无法理解人性悲剧的实质。最后顺便提一句,书末的小诗非常不错,《比利戴上了手铐》。
评分文笔真心挺无趣的,但是人物和故事槽点满满,我大概是被某些课弄出强迫症了。除了耶稣,微妙地和安提戈涅也有相似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