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再复,一九四一年生于福建南安,一九六三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后旅居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科罗拉多大学任教,现任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荣誉教授。著作有《性格组合论》、《文学的反思》、《论中国文学》、《鲁迅传》、《鲁迅美学思想论稿》、《传统与中国人》《罪与文学》(与林岗合著)、《放逐诸神》、《人论二十五种》、《读沧海》、《漂流手记》(十卷)、《红楼四书》(四卷)等四十几部学术论著和散文集。作品已译为英、韩、日、法、德等多种文字出版。
《共鉴五四》主要内容简介:一次五四文化的历史解读,一场哲人汇聚的思想盛宴。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文化更新运动,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最重大、最深远的历史事件。一个东方大国的文化转型、心理转型就从这里开始。所有的中国知识分子都必须面对这一划时代的事实。《共鉴五四》即为刘再复先生近年来发表的有关“五四”的访谈、对话、文章的合集,当中更以李泽厚与刘再复的精彩对话作为《共鉴五四》代序——“五四”五说。在当今纷纷诋毀“五四”、盛行尊孔的语境中,如何看待“五四”?刘再复教授以犀利的思想、鲜明的态度和精粹的语言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书中作者还与李泽厚、李欧梵教授一起,直面真理,共论九十年前的大变革。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凑活一度
评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30年代,中国经历了三次重大思想意识的觉醒。第一次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第二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人—个体”意识的觉醒;第三次是“五四”之后二三十年代“阶级意识”的觉醒。这三次觉醒深刻地影响着20世纪中国的面貌和命运。(P102)
评分刘再复,原社科院文学所所长,李泽厚密友,八十年代的启蒙人物,九十年代离开大陆。这部书有很多是李泽厚和刘再复的对话录,许多想法在他们原来的作品中就有所提到,在这本书重新提出了,要重新肯定54以来的精神,对于保守主义,特别是尊孔复古要谨慎。刘在富则在此基础上重新肯定了54的新文学传统,但是对新文学中打倒贵族精神是有所批判的,在他看来54应该是提高人的价值和精神,而且是应该尊重传统的贵族主义文化的。其实这点就非常的奇怪,一方面要肯定54的平民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要否定五四的平民主义精神,所以刘再复的逻辑还是有一些矛盾。总体上它的论调是比较持平的,也就是说既要肯定五四,又要警惕五四。从观点上没有李泽厚的理论更加周全。这本书基本上延续了80年代的基本论调。并没有新的观点和看法。
评分一本集演讲与访谈于一体的书,深入浅出地讲了对五四的评价,很耐读。
评分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对于五四时期各种文化与社会现象进行了客观而全面的评述。其中,对于贵族精神的提倡,包括文学中的贵族精神化确是极为重要然而又常常为人所忽视的。对于“吃人”的礼教体系的鞭挞也很客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