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姆·托宾是具有国际声誉的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两部长篇小说《黑水灯塔船》、《大师》先后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最新长篇小说《布鲁克林》也入围2009年度布克奖,并获得2009年科斯塔年度小说奖。
托宾1955年生于爱尔兰东南部一个积极投身爱尔兰独立运动的家庭。他毕业于都柏林大学,主修历史和英文。1975年大学毕业后即赴巴塞罗那,在那里以教授英语为生。1978年回到爱尔兰后,他重回母校攻读硕士学位,但因忙于新闻写作工作而没有完成论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托宾曾投身新闻业,担任爱尔兰新闻月刊《麦吉尔》编辑,并游历南美。
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小说《南方》以来,托宾已出版六部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集、一部戏剧和多部游记、散文集等非虚构作品,主编《企鹅版爱尔兰小说选》。
托宾的作品主要描写爱尔兰社会、移居他乡者的生活、个人身份与性取向的探索与坚持等。托宾文笔优雅恬淡,内敛含蓄,被誉为“英语文学中的语言大师”。
托宾目前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美国、爱尔兰生活。
一九五零年代初,爱尔兰东南部小镇恩尼斯科西。小镇姑娘艾丽斯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找不到工作,前途茫茫。所以突然有一天去美国工作的机会降临时,人人心里都知道,她必须去。艾丽丝告别亲人和家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布鲁克林,住进拥挤的集体公寓。这里有房东太太挑剔的目光,有其他租房的姑娘微妙的妒忌和猜疑,令她愈发感到孤独。
全新的生活节奏令艾丽丝渐渐淡忘背井离乡的痛楚——白天在百货商店当营业员,晚上到大学夜校进修,周五的傍晚还去教堂聚会、跳舞——她觉得自己获得了某种新的快乐。正当她陷入热恋之中时,家乡来的消息令她必须赶回家;她将面临的,不是回归过去的生活,而是必须在家乡新的生活与布鲁克林奋斗、扎根的未来之间,做出抉择。
《布鲁克林》是一个关于漂泊与回归、挚爱与痛失、个人的自由与责任的故事,沉静、细腻而温柔。托宾创造了令人难忘的女主人公艾丽丝·莱西,也创作出一部感情饱满的杰作。
和这本书结缘,其实是从那本同名电影开始的。优质小说一直是电影创作取之不竭的重要源泉,《布鲁克林》亦是如此。作为15-16颁奖季的热门影片之一,自己一开始是抵触的:个性使然,对于大热的事物,自己总是持着谨慎的观望态度,觉得愈是赫赫扬扬之时愈是接近速朽。每一年,...
评分“他们什么都能做出来,就是不会说出他们到底在想什么。”科尔姆·托宾在他2009年的新作《布鲁克林》中这样写。两年前,这位爱尔兰最杰出的小说家以一部写尽亨利·詹姆斯生命纹理的《大师》步入中文读者的视野,如今,一部同样散发着爱尔兰风味的《布鲁克林》却以多少令人...
评分读《布鲁克林》到一半的时候,我还在想,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寡淡的小说。平淡的情节,平淡的叙述,甚至连人物都是扁扁平平的。我一边读一边设想着,如果是我,我会加入一些怎样的冲突与高潮,甚至是心理的描写,让这个本来应该很动人的故事更加让人觉得切肤。甚至我还不停地想...
评分 评分托宾说,了解一个作家的最好途径就是——read his book, and, RUN. 但假如没有他的解说,我对这本书的解读只能是表层的。 就这本书而言,我没有听完他的告白,是不能RUN的。 ——12岁时他在父亲葬礼上听到陌生妇人和母亲聊天时无休止地重复Brooklyn Brooklyn....后来又听说这个...
其实太流水账,最后一章情绪才上来。
评分漂泊他乡,就会在故土与他乡都成为异乡人。
评分有点过于静匿平淡了。感觉读的是十九世纪的浪漫文学。
评分我总觉得,艾丽丝在这本书里的个人性格很模糊,当中很多她的决定和行为,读者并不能通由她的性格在事前加以为之判断,这不是为了增加故事的戏剧性(本身这个故事就无戏剧性可言),而是,托宾将之艾丽丝置于五十年代的大环境里,以一个单一的个体形式,来代表那个时期许许多多从异国进入美国的人们。
评分巨蟹座的眼泪在托宾笔下不堪一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