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泰斯·伊姆雷(1929— ) 匈牙利犹太作家,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4岁被纳粹投入集中营,1945年获救。1975年,以他在集中营的生活为背景的处女作《无命运的人生》出版,这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它与长篇自传体小说《惨败》和《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哭祷》通常被称作凯尔泰斯大屠杀小说的三部曲。另有《英国旗》、《苦役日记》等中篇小说。他的演讲和随笔被收理成《作为一种文化的大屠杀》、《行刑队再次上膛前的瞬间静默》以及《被放逐的语言》等集子出版。
凯尔泰斯的作品尽管内容各不相同,但实际上都从各个不同角度传达着同一个主题——大屠杀。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探索着这样一种可能性:在人类屈服于社会强权的时代个人如何继续生活和思考。
《无命运的人生》是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的代表作,是他根据自己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1944年春,布达佩斯的十四岁少年克韦什·哲尔吉在上班途中被抓到集中营。从奥斯威辛到布痕瓦尔德,再到蔡茨,老实、乐观的哲尔吉和大多数犯人一样自然地适应着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直到后来身体严重衰竭,丧失求生的意志。
小说采用的同步叙述方式隔绝了后来的认识水平。在主人公天真、平静的讲述中很少有对当时情景的解释、评判。在他的眼里,集中营里发生的一切都很自然,尽管环境恶劣,但也并非没有幸福的时光。正是这一类题材通常所需要的道德愤慨和形而上之抗议的缺席,反而使作品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真实感。
摘自《新民晚报》 作者:士 曾 怀念苦难,对奥斯威辛集中营产生“想家”的感觉!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的《无命运的人生》,以“残忍的玩笑”方式,将读他这部作品的人们,一齐硬生生拖进二战时期纳粹德国虐犹屠杀的惨痛里“浸泡”。说浸泡,是因为在这灾难中挣扎过的人,他们的...
评分凯尔泰斯的作品基本就是不断重复奥斯维辛的故事,他比昆德拉和村上要来的幸运,虽然很长时间作品没有什么影响力,旅居德国后时来运转,题材占了很大的便宜。 凯尔泰斯试图用另一种手法去表现集中营,但我感觉不太成功,过于平淡,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整本书读下来味同嚼蜡。他...
评分摘自《新民晚报》 作者:士 曾 怀念苦难,对奥斯威辛集中营产生“想家”的感觉!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的《无命运的人生》,以“残忍的玩笑”方式,将读他这部作品的人们,一齐硬生生拖进二战时期纳粹德国虐犹屠杀的惨痛里“浸泡”。说浸泡,是因为在这灾难中挣扎过的人,他们的...
评分“我知道,幸福就像一个陷阱,在前方等待着我,躲也躲不开。” 如果只听这一句话,应该会联想到什么?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男女主角经过重重困难终于冰释前嫌走到一起了,还是柔弱的灰姑娘终于找到归宿了?(以上三条好像是一个意思,呵呵) 如果你这么想,亲...
评分像白开水一样平淡的语言,就如同主人公对命运的冷峻一般。平淡无奇的文字之后,却依然保有骇人的冲击力。 「若有命运——则不可能有自由;而若——我继续说着,连自己也感到越来越吃惊,越说越起劲了——而若有自由,则无命运,也就是说——我停顿了一下,但只是为了喘口气—...
我们自身即命运
评分嗯,幸福或者不幸福,不过是换种角度而已~~
评分若有命运,则不可能有自由。而若有自由,则无命运,我们自己即命运。近乎冷酷的自由意志,不也是斯多亚式的“酷”么?
评分算是犹太人版的麦田守望者吧,一则是主人公太絮叨了不给读者留空间遐想,二则是讲述奥斯维辛内部的情况并没有涉及观念的抗辩,如果这事在犹太人当事者的角度看来也是顺理成章的,那就太可怕了了。
评分若有命运,则不可能有自由。而若有自由,则无命运,我们自己即命运。近乎冷酷的自由意志,不也是斯多亚式的“酷”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