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克拉默,1923年生,1950年起任海德堡大学讲师,1959年任达姆施塔特大学有机化学教授,1962~1991年任马克斯·普朗克实验医学研究所所长,同时任不伦瑞克大学和格丁根大学名誉教授,著有《美的自然——美的形式动力学》、《沿山脊前行——艺术的混沌和时间的秩序》等16部著作。
最近在生命科学中取得的进展,已经在我们对自然的认识方面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对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系统和自组织的深入研究,已被纳入科学视界。因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著称的克拉默教授,以其独特的洞见致力于展现一幅整体图景,回答长期以来一直强烈吸引着人类的重大问题——生命是什么。
克拉默教授探究了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和突变论等自组织理论,剖析了生命结构的有序与混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物种进化和进化主义,树与闪电的相似形态,三体问题,天体结构,分形艺术,大爆炸,衰老与死亡,由此建立了事物的根本复杂性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本书每一章皆以一段哲理性对话开篇,以一首抒情诗作结,旨在以这种别出心裁的结构,架起沟通科学技术与哲学人文“两种文化”的桥梁。
忽然对小说感到厌烦了,不知怎么想起了科普 去图书馆里逛,看了看霍金的《果壳中的宇宙》(我一直对这个译名怀有莫名的不认同),又翻了两本民科的大作,然后便看到了这本书。 我看书一直是先规规矩矩看译序、前言的,发现译者自己说并不太了解原作者,鄙视一把,克拉默这么鼎...
评分一本好书在于能启发想象,七年前读完此书,写了一段小诗,只是诗意的思考,虽无法证伪,却无关科学。 天外有天 ——我们也只是实验室里的模式生物? 是否存在另一种更为外在的造物 设计了宇宙这个模型 让生存其中的自以为是万物灵长的人类 为它们提供其尚未明知的 关于宇宙运...
评分一本好书在于能启发想象,七年前读完此书,写了一段小诗,只是诗意的思考,虽无法证伪,却无关科学。 天外有天 ——我们也只是实验室里的模式生物? 是否存在另一种更为外在的造物 设计了宇宙这个模型 让生存其中的自以为是万物灵长的人类 为它们提供其尚未明知的 关于宇宙运...
评分最初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说“给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的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偶然情况很多很多,或许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件小事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心理史学能达到《基地》中那种程度么?我觉得在人类能够理解、控制胚胎...
评分地球生命的产生从来不需要什么外星种子,不需要上帝。。它就是自发的产生的!复杂的混沌也会产生模式,产生秩序。。。
文科僧的不明觉厉……所以,不可测,不可超验?天知道,最终到底我读到了什么。
评分弗里德里希·克拉默和格丁根同行利希滕贝格共同的愿望:凡是有两条裤子的人,都应该卖掉一条来买这本书。
评分经典物理学追究世界本质。接近哲学本原
评分这本书至少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一本有关分子生物学、耗散结构、超循环理论、分形和混沌等理论的科学书籍,也可以算作一本探讨自然世界一般问题和全景的哲学书籍。之所以这本书能具有双重属性的特点,并最终取得这样的成果,源自于作者的两个想法,其中一个是洞察,一个是使命。洞察是指作者认识到了科学进步对哲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正如没有牛顿的科学发现,就没有康德哲学的诞生,即使真的还有康德哲学,也不会是今天可以看到的样子,至少不会含有牛顿的味道。而使命是指作者同样观察到,科学进步推动哲学发展是需要一个条件的,即哲学家要能够驾驭得了科学本身的复杂性,能够理解科学理论本身,否则在无法再具体的科学理论中找到哲学的一般性,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理论越来越复杂,能跟上理论发展的哲学家基本(后文见书评正文)
评分卧槽这书太牛逼了。后面渐渐涉及到一般人不太了解或者深入思考的(学术)领域,读起来有些费劲。每章开头的小故事挺有劲的但是需要有些基础读起来会比较顺。对于科学、社会、人性、神性、道德的观点挺客观的。值得过一段时间再去重读的好书。另外封面好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