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张遒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汉族,远祖张岱,于乾隆年间从山东省东昌府莘县(今聊城市莘县)逃来东北,到萧红祖父张维祯一代才从阿城县福昌号屯迁到呼兰。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
《呼兰河传》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不断给人带来灾难的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报庙会;令人心碎的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辛生活……作品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以入木三分的笔触刻画了国人的愚昧灵魂,控诉了根深蒂固的传统封建思想、封建习俗对人们的戕害,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很多年前曾看过一遍,如今再看,震动丝毫不减。这本书的妙处,首先在于它采取了一个四五岁小孩子的视角。小孩子是什么都能看见,然而又什么都不懂的。在她的眼睛里,呼兰河这个地方似乎相当美好,仿佛每件事都透着新鲜,因为新鲜,所以也有趣。然而读者一路读下来,却渐渐地不...
评分萧红的文字给我的感觉,就像她的名字。 “萧”,有秋天的感觉,寂寞、悲凉。萧红的文字读来总是让人觉得有很深很深的寂寞感。但是这种寂寞绝不是声嘶力竭地喊出来的。相反,萧红表达寂寞悲哀之类的感情一直相当克制,她只用很淡很淡的语气言说寂寞和悲哀,又沉静又温软...
评分小时一直以为萧红是和张爱玲一类的女作家,除了学过她的《火烧云》(学的时候还不知道那是她写的),其他作品就什么也没看过了。 去年在中山书城站了两个下午,看完了《呼兰河传》,即为这位女作家倾倒。 萧红的笔法也许留下了那个年代的一些痕迹,但是她个人独特的风格还是不...
评分我一直觉得中国现当代的女作家是乏善可陈的,而萧红绝对是一个例外。一部《呼兰河传》,就足以奠定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呼兰河传》首先是表达了作者个人对于儿时童年的追忆和东北小镇家乡的怀恋。因为作为个体生命,其最基本的是生存的需要,当萧红在香港卧病时,也...
评分作者注:真正的天才不是伴随着鲜花和掌声出现的。而是以时间为帷幕出现的。萧红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潜水之后终于浮出了时间的水面。受到了学界的认可和推崇。看看现在的出版市场,萧红的书出了好多本落。本文只是很久前的一个应试之文。希望大家喜欢。riluo520@163.com 纪念...
有人说过,回忆是深入骨髓的寂寞
评分像萧红这样的作家不管生在哪个年代,她笔下的人都会是愚昧的,无知的,自私的,不幸的,和传统习俗无关,和封建思想无关。她和鲁迅的出身是相仿的,都是没落的小地主家庭;视角是相仿的,都是从上往下的俯视众生,所以才能这样气味相投,彼此欣赏。这种辛辣的文笔总是让人看了畅快的,就像吃重口菜总是好下饭的。至于有没有营养,各人自有各人的感受。
评分同样写了苦难,萧红比余华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评分寂寞的女人写的寂寞的书
评分平凡世界里平凡的淒美和悲歡。很真摯很淡樸很動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